七年级社会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标签:
社思 |
分类: 社思教研组 |
时间 |
9月28日 |
执教人 |
夏爱雅 |
|
辅备人 |
七年级社思备课组老师:金蕾蕾、黄婉婷 |
|||
活动照片 |
|
|||
课题 |
中国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本课中,学生理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时代。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使得中华文明出现,而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出现(二里头遗址)、国家制度的建立(夏的建立)、文字产生(甲骨文)、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时代的产物,又推动文明的发展。 2、时空观念:学生知道在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通过殷墟遗址地图,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多出土于黄河流域,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3、史料实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与出土文物“司母戊鼎”相互印证,知道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种类多、用途功能多样,理解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方法科学、分工细致。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知晓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4、历史解释:通过教师追问青铜器制造工艺和用途功能,学生知道这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进步的产物。青铜器用于礼制,区分贵族等级,体现社会分化加剧;硕大的器物需要社会分工协作,组织严密。通过史学家对甲骨文价值的历史认识,学生进一步理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体现,做到准确、深度的历史评价。 5、家国情怀:通过探究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通过欣赏青铜器之美和古文字之美,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
|||
教学重点 |
甲骨文在汉字演变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高超制作工艺; |
|||
教学难点 |
青铜器和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
|||
学习策略 |
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 |
|||
教学准备 |
Ppt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
2021年一位外国网友质疑中国5000年的历史,认为只有3000年,这引发中国网友的争议。出示材料:
为什么会引发中国读者的争议? 同时中国境内也有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比如说等他们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认为东周以上的历史没有可靠的史料证明,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反击呢? 没错,就是我们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来证明啊那一段历史的存在,那我们今天接下来请各位同学们化身为考古学家我们一起来进行考古探究,在现存已有的文物中哪些能证明那段历史,没错,今天我们就从甲骨文开始,那我们知道通过预学可知,1899年有一位人物名叫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此后而陆续在中国的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发现大量的甲骨。 |
质疑夏商周历史的真实性。
考古发现
|
||
讲授新课 |
第一框:文以载道——甲骨文记事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材料二:“,殻,贞妇好使人于眉。”(妇好派人去眉地举行祭祀) 材料三:“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伐乎[羌]。” (武丁卜辞,命令妇好征召3000军旅征伐羌方吗?) 材料四:“妇好娩嘉?” (妇好生育卜辞,妇好能够顺利分娩吗?) 那今天我们就率先来到河南殷墟小屯村的第一号坑,在这个墓坑里面我们发现了这一堆甲骨,我们在这些甲骨上发现有文字的刻画,所以我们把刻在龟甲或者是兽骨上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发现甲骨文之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过春秋时期的左传了解商人的情况, 所以材料一讲述了什么内容? 那请我们根据已经释读出来的甲骨卜辞,同样给我们传达了占卜了什么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让通过发掘出来的甲骨文证实左传的这段表述是真实的,所谓孤证不立,当地上流传的史料与地下考古发现相互验证,体现了我们历史学上的方法,二重证据法。其实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商人真的很迷信,对于祖先的这种崇拜刻在了血脉里。 之前在周末的时候让同学们回去,查了下甲骨文当中自己的姓氏是怎么写我们在查阅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发现了甲骨文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我发现了甲骨文其实跟今天的汉字在某些程度上是不是很像,所以啊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今天就从甲骨的造字特点上去分析 2.出示材料
首先来看一下这样的一个文字。左边。当时女性敛手跪跽姿态,所以他是一个女字,是一个象形字,在上面这个字特别像什么呢? 这个字是引申为扫把,在古时候是由女子负责洒扫除尘的,所以这两个字的合成叫做妇,妇是一个会意字。右边一个婴儿,它是一个子,女和子又构成了好,所以这文字是商王武丁的王后的名字妇好。除了这两种造字方法,书上还提到了哪些?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在长横上画一短横指示为上,这个短横如果移到下面去了那就表示为下,这个字是河,他的左边是一个水流,右边是一个ke声,在它的四周可以点上。四点水。啊就更符合我们今天的一个河流的写法。假借字我们两个人背对背,所以是一个背。引申假借为方位词北。所以现在我们北京大学的校徽北大就是甲骨文的样子,所以猜猜这是个什么字,是什么造字方法。 了解完了我们甲骨文的甲骨文通过这样的造字方法来记录事情之后,我们来看一下想要证明那段历史的存在,我们还要释读破译在这些卜辞中记录了当时的哪些事情。 3.出示材料
我提取两则商朝甲骨卜辞,两组分别代表了商王打猎和战事问卜,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合理想象,这两则到底记录了什么事情?记住讨论结束之后每组有一个代表,代表小组。 第一组讲的是商王打猎追逐野水牛的过程中,臣子的车轴断了,撞到了商王的车,商王的车翻了。 第二组讲的是商王要派妇好去东边埋伏设陷阱,战争能否胜利的占卜不卜辞。 到今天为止,明明我们已经不再去使用这种文字了,但对于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宣传一直在继续,所以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综合所学,说明甲骨文的发现与传承的历史价值。 4.出示材料 材料一:它(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来,中东人一直不能释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而现代中国人却能读懂商朝文字。 材料二: 材料三: 2022年9月,国博甲骨文实践课进校园在线启动 材料四:
还有什么文物可以证实商周历史的存在啊? 第二框:器以铸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示材料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司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甲子日,纣兵败” “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青铜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工艺,更重要的是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我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青铜器不仅可以作为礼器,而且,它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我们探寻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比如说这件利簋立刻有一段铭文,铭文讲述了一场战争牧野之战,在利簋出土前,人们对武王伐纣的时间不是很确定,我们能在史书中找的材料中都提到了发生于甲子日,利簋的出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他提到了当时正逢木星当空,所以历史学家利用史料及天文手段推出了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接下来请同学们桩长来到第二号墓坑,这是妇好墓,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非常多的青铜器,其中这件青铜器展现的是什么动物?
鸮,又叫猫头鹰。猫头鹰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妇好乃至国王、将军们的爱物;它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自然让其成为“战神”的象征。除了这件器具,我们还出土了其他各类的青铜器,我们来请根据材料,说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出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现存的青铜器仅仅是国有单位收藏的便有 1403451 件,整整 140多万件 。 请根据材料,说出青铜器的特点? 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其中传世的各类青铜器中,著名的就有司母戊鼎,重达830多千克。大概是我们20个人左右,另一件青铜器四羊方尊,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那我们不禁想问,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出示材料
材料一:铸造这样巨大的青铜器,需要二三百人用七八十斤重的“将军盔”(即商代炼铜用的坩锅),协同合作才能制成。所需金属原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上述材料反映了青铜器生产具有什么特点? 工艺复杂,规模宏大,技术高超,而他的生产特点来说其实就注定了他并不是一般平民所能用的起 4.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自青铜器发明以来,两河流域,埃及人,欧洲人,用它来制造兵器、饰品、工具等,而中原大地上的先民却用这些青铜器建起了一个礼乐之国,所谓藏礼于器,他的功能也从原先的食器过渡到礼器,从这两份材料等级地位高低与青铜器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地位越高,青铜器数量越多,权力也就也大,所以古人用青铜器来调节王权内部的等级,来稳定社会秩序。 综合上述所学,青铜器的历史意义何在? 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等级制度社会发展水平追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考古探究,我们证实了历史的存在,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青铜器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我们应该为他感到自豪。 |
商朝的大事在于战争和祭祀
商人占卜主要内容有祭祀、战争、生育等方面
车,象形字
小组合作探究,辨认字体,串成事件,说明辨认的理由。
教师结合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总结。
青铜器
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工艺复杂,规模宏大,技术高超
等级地位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权力的大小
|
||
课堂小结 |
温州也曾出土过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那是14年前,瓯海仙岩穗丰村的村民们为在村北“杨府山”上建造公园而平整山顶土墩时,意外发现一件青铜铙[náo]和一件青铜鼎。而后,文物部门紧急进行发掘,并出土大量文物,最为重要的是其中的一铙一鼎一簋。 课后作业 查找相关资料,挑选温州青铜器中你感兴趣的一件,为其制作名片,弘扬温州文化。 |
|
||
板书 |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文以载道——甲骨文记事 二、器以铸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本节课只是板块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对于教学目标中强调从青铜器甲骨文中反映的奴隶制度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强调落实。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教学资源的选择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较高,但是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