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2021-05-20 10:17:02)
分类: 英语教研组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英语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共有五个大题: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和书面表达,56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按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综合得考察了九年级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

试卷次测试题量合适、难度适中偏易、选材丰富、强调运用、突出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试题选材涵盖了中考词汇表12的单词、初中课文中所有涉及到的句型、语法知识点等等。内容涉及生活常识、学习方式、校园生活、工作往来、娱乐休闲、家庭生活、情景交际等多个方面,考察了冠词、名词辨析、形容词辨析、不定代词、动词时态、动词介词词组、状语从句连词、副词辨析、定语从句,其中大部分的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信息来完成。

二、数据统计分析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名次

T分

前10%

比例

前20%

比例

前50%

比例

前60%

比例

前80%

比例

后20%

比例

1

31

99.29

1

75.72

6

19.35%

12

38.71%

22

70.97%

27

87.10%

31

100.00%

0

0.00%

2

33

96.50

2

73.35

6

18.18%

13

39.39%

24

72.73%

27

81.82%

29

87.88%

4

12.12%

3

33

89.39

5

67.31

3

9.09%

4

12.12%

12

36.36%

17

51.52%

23

69.70%

10

30.30%

4

33

89.59

4

67.48

1

3.03%

5

15.15%

15

45.45%

16

48.48%

24

72.73%

9

27.27%

5

39

88.87

6

66.86

2

5.13%

4

10.26%

15

38.46%

20

51.28%

26

66.67%

13

33.33%

7

33

92.80

3

70.20

3

9.09%

6

18.18%

18

54.55%

20

60.61%

28

84.85%

5

15.15%

年段

202

92.56

 

70.00

21

10.40%

44

21.78%

106

52.48%

127

62.87%

161

79.70%

41

20.30%

从各班各题得分上看,总体差距不大,年级平均分92.56,其中1班、2班表现相对突出,从比例来看前10%和20%以及后进生的比例较为合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平均分和中位数不难发现前后的差距较大,后进生还需要增加关注。从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分值来看,学生在客观题的分值相差较大会直接影响总分,重要体现在阅读理解的得分率上,因此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中也应该更多的渗透阅读技巧和策略,提升学生做题的速度,引导学生快速并精准的定位题目涉及到的文段,做到“快准狠”。

试卷的题量中等,学生做题时间比较适合,个别学生在阅读和作文上花费的时间较多;试卷的难度也在中等,有一定的区分度,大部分题目都能取得较高的得分率,主要失分点集中在以下这些题目:单项第2、3、4、6题,完形填空第15、16、18、24题,阅读理解第28、34、37题,主观题40题,词汇运用题第42题,45题,46题、51题。

三、典型错误诊断

1.单项选择

试题特点:单项选择总共有10个小题,答题形式是从4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试题在语境中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策略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

典型错误分析:

试题3:Peter seemed so _______ about the test that his hands couldn't stop shaking.

A. nervous           B. unhappy          C. tired             D. careless

解析:这题考察形容词在语境中的应用。根据后半句他的手情不自禁摇晃起来,可以判断是Peter考试时很紧张。所以选A。

试题6:Seeing the old woman______, Sam immediately got out of his car to give her a hand.

A.by mistake         B.by accident        C.in peace          D.in trouble

解析:这题考察介词词组的应用。by mistake错误地,by accident意外地,in peace和平地,in trouble处于麻烦中,根据语境,他看到老人家有麻烦了,马上从车里出来帮忙。所以选D。

2.完形填空

试题特点: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重点考查学生利用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以及根据材料进行推理的能力,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能力还原破碎文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所选短文的文本长度适中,难度不大,上下文联系性较强,对学生的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推断能力和对整篇材料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典型错误分析:

15. A.oil     B. power    C. repairs    D. services

16. A.face     B. help    C. advice     D. look

18. A.tried out B.picked up C. paid for D.cleaned up

试题15的答案为C。根据语境,我怕爸爸不给我开车,所以我决定告诉他车还需要一些修理,要花一段时间。所以选repairs.

试题16的答案为D。根据句意,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爸爸那时看我的那个眼神。

试题18的答案为B。try out试验,pick up捡起;(汽车;飞机)乘载,pay for支付,clean up打扫干净,根据句意,修车厂的人告诉爸爸什么事都做好了,而我没有去提车,所以选pick up.

3.阅读理解

试题特点:本卷共有4篇阅读,并有5个目标:第一,获得直接信息,选择正确答案;第二,判断分析信息,获取正确答案;第三,理解信息内容,推理正确答案;第四,理解总结归纳信息,得出正确答案。

典型错误分析:

34. The underlined word “nutrition” in Paragraph 2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something special               B. something general  

C. something important             D. something harmful

解析:根据文本的句子The Venus flytrap makes most of its food with sun, air, and water, just like other plants. Living things just give it more nutrition to grow well in wetlands.”,句中的more,是因为前面有一个生命需要的阳光、空气和水,活的动物给了捕蝇草更多的营养,所以应该是一些重要的东西,让它长得更好。

37.How many stories did the writer learn from the headboard?

A. Six.        B. Seven.        C. Eight.       D. Nine.

解析:根据文本的内容,共有七个故事。1. I noticed one of the scratches was a date: September 18, 1946, the day when my parents got married. 2.Elizabeth, October 22, 1947. 3. Mom told me about January 14, 1951, the day when she lost her purse.4.On December 15, 1967, George shot a rattlesnake which wanted to hit my brother. 5.On September 18, 1971, my parents celebrated their silver wedding anniversary.6.I learned about a nurse named Janet who slayed by my mother and prayed with her after my sister’s near-fatal fall from a swing. 7.On February 18, 1968, Ralph saved your brother’s life in Vietnam.” My brother never spoke about the Vietnam War. The memories were deeply buried My nephew's name was Ralph.

4.词汇运用

试题特点:词汇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以及词汇和词组的实际运用能力。本题共15小题,5题根据方框适当形式填空, 10题根据短文与中文提示完成单词, 其中需变形单词7个。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表I单词的掌握情况,包括单词的正确拼写以及其他变形形式(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等),以实词为主兼顾虚词。并且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点掌握情况、句子翻译能力、文本理解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的能力。

典型错误分析:

45.As Linda_______the book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re’s no need to buy one for her.

解析:根据句意,没必要买这本书给Linda,所以前半句,Linda已经借了这本书。

所以正确答案为has borrowed.

5.书面表达

  这次写作任务为根据该广告中所提供的两个志愿者项目,选择其中一个,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项目负责人写一封约 110 词的电子邮件,表达你希望参加这个项目的愿望并阐述理由。学生失分的原因如下:

1.语法错误多。集中的语法错误表现为,第一,很多同学无法辨析be动词和实义动词,导致动词误用。第二,there be句型和have用法混淆。

2.语言贫瘠。第一,中文式表达普遍存在;第二,语言单调,多数学生只会使用主谓宾状的句式,缺少定语的修饰;第三,句式单一。

3. 上下文缺乏连贯。学生只是孤立的把三个信息点写出来,大部分学生缺乏过渡句,连词等,导致文章不连贯。

四、建议与思考

    本份试卷对于本校学生难度中等偏上,有一定的区分度,在语境中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策略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针对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反思:

    1. 提高学生篇章意识

    无论是单项、完型、阅读还是词汇,都是要根据文本整体的篇章理解和前后语境做题,但是很多学生都只会关注题目而忽略篇章。因此针对各个题目中的该问题做以下的处理: 1.单项:由于单项越来越偏向语境性题目,因此在做题时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将题目看完再做选择,校对试卷时会让学生相互翻译句子确保完全理解整个语境;2.完型:做题时会让学生将涉及语境题的答案在文中划出来,校对试卷时会重点讲解语境题;3. 词汇:做题时会让学生将题目看完然后将构成单词变形的要素划出来,校对试卷时会将类似的语境进行总结练习。

    2.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通过这次考试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找到阅读题目的答案所在的句子,但是由于句子太长、结构复杂或生词太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翻译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导致理解的偏差。因此在阅读做题时会让学生划出各个题目的关键词、题目答案所在句子,在校对试卷时会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确保完全理解。并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让学生翻译句子,重点关注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本次考试很多学生反馈D篇看不懂,导致无法理解或理解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篇文章的生词量较大、部分句子结构复杂、部分句子太长以及学生阅读量未达到水平。因此接下来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 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选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

    4.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本次考试的作文学生都能涵盖要点,但是在句子表达的正确性上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时态的表达和运用错误(多个时态混用或是过去时表达错误),使用多个谓语动词(be动词和行为动词并用)以及其他的语法错误。从以上问题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1.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结构-主谓宾或主系表还是不够清楚;2.学生对于时态结构的混淆以及写作时时态意识的薄弱。因此在接下来的作文指导中会做以下的处理:1. 引导学生根据主谓宾或主系表的句子结构准确表达句子,尤其是让学生关注谓语动词/系动词的选择、使用以及时态;2. 重新复习各个时态的结构,并且结合历年中考作文中涉及的时态让学生进行写作、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修改,不断强化时态意识。

     5. 提高学生书写和答题规范性

    在中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学生的答题习惯,书写习惯都尤为重要。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写凌乱,涂改不规范等都需要老师提醒注意。在试卷反思时发现很多优生在面对难度不高的试卷时,容易因为粗心失分,反映了学生的检查习惯不好,也是值得老师关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