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中求同同中有异

(2020-06-22 14:58:33)
分类: 语文教研组

异中求同  同中有异

 ——比较阅读下的文言文人物形象解读题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近三年中考文言文人物形象解读题的命题形式,了解该题型的解题规律;

2.通过给典型错题赋分和比对优秀答案,明确该题型的答题困境和答题策略;

3.通过当堂训练,巩固该类题目的答题策略。

【教学重点】

1. 了解该题型的命题规律;

2. 明确该题型的答题困境和答题策略;

教学难点】

1.明确该题型的答题困境和答题策略;

2.巩固解答该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近三年浙江省中考文言文最后一题出得挺有意思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请大家找一找这三道题目的共同点

生读题,寻找这类题的“共同点”。

2019年·湖州】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5分)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2018年·嘉兴】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分)

2017年·丽水】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结合文本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5分)

师:第一题描写人物不同,通过品读加点词来比较人物相同的精神品质;第二题描写的人物类型相同,通过比较不同的写作手法来理解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三道题人物的事件相同,通过比较人物具体的做法来理解人物形象,我们发现,基于比较阅读下的文言文人物之间一般有两个比较点,考察的方式有两种——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

二、任务练习

任务一:诊其脉

师:同学们,请看以下文言文。

书上元夜游

 【宋】苏轼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师:这是我们班同学的答案,请大家用红笔给答案中的每句话赋分(+0或+1),并标注理由。

答案一:《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对优美月色的喜爱,《书上元夜游》表现了苏轼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两者不同。

答案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除了表达自己的清闲悠然,还表达了被贬谪的愁苦;本文作者将自己与韩愈相比,表现的是作者的自在悠闲、豁达潇洒的心境。

答案三:《记承天寺夜游》描写苏轼和张怀民共赏皎皎月光,表达了悠然自得的心境;《书上元夜游》写苏轼和朋友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表达了豁达潇洒的心境。 

任务二:寻方法

师:缺少比较;脱离文本,答案笼统;不解人物,分析错误,这些是我们在回答这类文言文人物形象比较题时存在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题型我们该用怎样的答题策略呢?

师:你觉得以下同学的答案与上面三个答案相比,好在哪里?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看到月光入户,便约好友张怀民共赏优美月色,结尾以“闲人”一词着笔,虽有清闲、悠闲之意,但也包含着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本文苏轼与好友享受月下美景,归来虽已三更,依旧悠然大笑,更多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达观安然的心境。

师:既然是比较,从形式上看答案一定会分成两部分,用分号连接;从内容上看,我们解读一个人的心境可以联系全文概括事件,抓住文眼,理解议论句,多层次分析……这是我们在面对这一类型题目时的答题策略。

答题口诀:

审清题意最要紧,

明确比较同与异,

写作背景要联系, 

概括事件窥个性,

抓住文眼探真情, 

议论抒情要分析。

 师: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更细微的视角切入,《孙权劝学》通过语气词把握作者说话时的语气;作业本《河中石兽》通过“笑”这一细节把握老河兵与讲学家不同的心理……这提示我们,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要学会从更细微的言语形式切入,从而把握人物心理,揣摩人物形象。 

 任务三:练其题


                                                                                     庞公池

            [明]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寻复鼾齁。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注释】凉簟(diàn):凉席。小傒:奴仆。嗒然:悄悄地。黑甜:黑甜香,即睡梦。高舂:指太阳升起。

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次“夜游”的不同心境。(4分)

 要求:请先判断这道题的得分点,然后写下你的答案,写完后给同桌批改打分。

交流得分点,生写答案,生批改。

投屏展示学生答案。

答案:游庞公池时,读书时代的张岱心中没有世事的纷扰,在有月之夜与仆人出去乘船赏月,听曲饮酒,可见其随意痛快、洒脱率真;后来张岱经历国破家亡,家族衰变,夜晚“独”去湖心亭看雪时,内心充满无人可解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愁绪。

师:我们可以归纳出这类题型的答案构成:《甲文》是某人在何时所作,通过(事件概括),以 “    ”(找到文眼)表现了    的心境;《乙文》是某人在   时所作,通过(事件概括), “   ”(找到主旨句)表现了   的心境。


三、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这节课复习的知识点。今天这节课我们讲了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比较阅读题,看到此类答题中出现的缺少比较、内容空洞、不解人物的问题,也总结了方法要点。中考在前方,我们在路上,只有以正确的答题策略为路标,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亮堂,越走越宽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