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公开课——《学习演讲词——演讲词的针对性与情绪传递》孔素艳语文
(2020-06-22 14:39:46)分类: 语文教研组 |
【背景分析】
演讲是一种在公众场合把自己意图想法表达出来的“说”。但演讲并非单纯的口头表达,它与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息息相关。演讲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踏入演讲的大门,首先就要对优秀演说者的演讲词进行学习,本课例着重引导学生明确演讲目的,了解演讲词的针对性,感受演讲者的情绪传递。同时,演讲是实践性活动,在新冠肺炎肆虐全国的情形下,本课例也把演讲的学习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演讲之后,能在丰富的自媒体平台上运用演讲激励身边人,齐心协力,共战疫病。
【教学目标】
1.明确演讲的目的,了解演讲的基本表达形式。
2.了解演讲词针对性。
3.学习讲演词的情绪传递。
【重难点分析】
1.发表演讲词的目的,是劝说读者与作者或演讲者一道采取态度或行动。结合演讲内容及演讲背景,明确演讲者的目的。
2.要达到演讲目的,演讲词要有为而作,不要空泛谈论,话题都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演讲的针对性包括针对特定的演讲话题(主题)、针对特定的听众、针对特定的场合,学会分析演讲的针对性。
3.演讲要感染人,达到演讲目的,首先演讲词要有充分的情绪表达,如丰富的句式运用等,理解句式在演讲中的作用。其次,演讲者自身表达要充满感染力,学习充满感召力的演讲语言表达。
【学情分析】由于网课是面向全区学生,各个层次学生一起听课,因此在设计时要难易程度兼具,同时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同时,网课期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资源,因此在课前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搜索、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的素养。
【教学平台】龙湾在线课堂
【教学设计】
一.演讲的目的
1.观看超级演说家演讲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人》(3min)。超级演说家们上台之前,早已把这篇精心打磨的稿子烂熟于心,这是典型的背稿演讲。演讲的基本表达方式:照稿宣读、背诵演讲、半即兴演讲、即兴演讲。
2.《最后一次讲演》就属于即兴演讲。结合《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分析闻一多先生讲演的目的: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闻一多先生发表这篇讲演是要声讨反动派无耻的罪行和卑劣行径,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高度赞扬李先生为民主和平贡献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设计意图:此次疫情是绝佳爱国教育的时机,在此期间各行各业的人奔涌而出,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该演讲视频的观看,会同疫情期间的感动事迹的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演讲视频通过故事陌生化的技巧,讲述一个大家熟知的钱伟长的故事,该演讲示例可以给学生自己写演讲稿提供参照。此外,通过该演讲引申演讲的四种基本表达方式,增加学生对演讲的了解,进而引出即兴演讲的名篇——《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学习要点。】
二.演讲词的针对性
1.根据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目的,我们发现这一场演讲就是针对现场的突发状况以及当时白色恐怖时局。所以,发表演讲时的演讲词要有针对性,针对某个特定事件或主题。
结合下列演讲词的背景,分析演讲者的目的和其中的针对的事件或主题。(3min30s)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
《祝贺奥林匹克复兴25周年》 |
背景 |
作者参与《瞭望》周刊组织的“情系中华”征文活动的颁奖大会,并应邀讲话。 |
1998年10月,王选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身份向北京大学学生作演讲。 |
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并发表演讲。 |
目的 |
帮助中学生明晰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
分享自己人生中的八次重要抉择,以及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学生以鼓励和引领。 |
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积极推动奥运会的复兴。 |
针对的事件或主题 |
针对现实问题的获奖感言 |
针对青年未来的现场演说 |
针对重要事业的庄重讲话 |
2.演讲词要有针对性,除了要考虑针对特定的事件或主题之外,还要考虑哪些针对性?结合上节课的演讲要素分析表格,思考演讲的针对性还包括哪些要素?
针对特定的听众
《最后一次讲演》 |
l
l
l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各界学者、青年学生:文化水平高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
北大学子:年轻、高学历、志向远大 |
《祝贺奥林匹克复兴25周年》 |
国际奥委会全体成员 |
以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为例,听众的对象分成两大类,在演讲词中就体现了对听众的针对性。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句子加以阐述。
明确:不断变换人称,能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慨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对使用时,更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如“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师生齐诵语段。
总结:在准备演讲时要做到以听众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对事件(主题)的意象等。
针对特定的场合
《最后一次讲演》 |
李公朴追悼会现场(悲痛、愤慨)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庄重)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
北京大学(轻松的“闲聊”) |
《祝贺奥林匹克复兴25周年》 |
瑞士国际奥委会(庄重、盛大) |
总结:不同的场合,我们的演讲表达的措辞也会不同。轻松、非正式的场合,可以有幽默的语言运用,在庄重、正式的场合则不适用。
【设计意图:演讲的三个针对性即演讲必备的三要素。第一,针对特定事件或主题,即选定演讲话题,把握住演讲者的演讲话题,那么整场演讲内容就能了然于胸。则学生在自己撰写演讲稿也要先选择好自己的演讲话题。第二,针对特定的听众,不同的听众,我们的语言表达就不同。通过《最后一次讲演》的因听众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变化、情感变化,学生更好地理解演讲过程如何针对听众调整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提醒学生考虑其他各项因素,为演讲稿撰写更具针对性做好铺垫。第三,针对特定场合,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的不同方式的语言表达,同时和下一个教学“小练笔”相呼应,引出场合不仅限于真实的空间,不同的网络平台也属于不同场合。】
三.演讲目的与针对性小练笔
1月28日,湖北卫视主持人在抖音上发布了微视频演说。请你观看这段视频(此处可打开视频),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演讲的目的和针对性,对这段微演说视频进行分析。
下面是视频文字实录:
距离上一段视频已经过去有四天时间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把防控疫情摆到了头等大事上来。... ...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条视频,能够帮帮我们,帮帮那些滞留在异乡的武汉游客。拜托各位了。(详见视频内容)
1.演讲目的与针对性分析
目的 |
呼吁大家帮助滞留在外地的武汉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妥善的安排。 |
|
针对性 |
事件或主题分析 |
针对现实问题,呼吁民众行动助力。 |
听众分析 |
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善良的民众。 |
|
场合分析 |
抖音网络平台(多以青少年为主) |
2.演讲目的与针对性设定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并联系课前所阅读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绝症、妻子被感染,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武汉封城后,有些事只有外卖小哥知道》《城里,5000名私家车主、400名互联网人,千万普通自愿者在行动》等文章,思考针对本次疫情,你将出于什么目的,针对哪些人群,在什么场合进行演讲。
3.慧眼析演讲
结合演讲词和演讲目的、针对性的分析,你觉得主持人的表达存在什么不足?应如何改进?
明确:这段微演说的是在武汉疫情爆发,各地的人对武汉人比较恐惧、排斥,这种恐惧和排斥源于人传人,高传染性的危险。主持人的目的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滞留在外地的武汉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妥善的安排。这样的目的是否存在问题?问题很大,如果社会好心人救助了这些流浪在外的人,存在非常大的交叉感染的危险。但是救助的工作还是要进行的,流落在外的武汉人们也很无辜。那么这里的呼吁应该面向谁呢?应该是各地政府机关、疫情防控组织。针对各地政府机关、疫情防控组织发表微演说时,我们除了说明流落在外的武汉人处境困难外,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这个微演讲的例子,我们的演讲词在设定演讲目的时要注意切实可行,根据我们设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听众。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再次对演讲的目的与针对性分析进行练习,同时配合本次演讲课程的最终成果——拍一个在疫情期间激励人的微演说视频,学生能够有个参照样本,增强完成微演说的信心。此外,这段微演讲选自抖音,在疫情期间我们接触到大量类似的疫情相关微视频,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在接触此类信息时能够进行自我思考与判断,而非一味接受、认同信息。】
四.演讲词的情绪表达
虽然这段微演讲有不足之处,但主持人的情绪表达非常饱满,充满感染力和号召力。在经典演讲中,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就属于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
1.欣赏视频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下面是视频文字实录: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现在和未来,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 ...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详见视频中的PPT)
马丁·路德金的这段演讲词在句式上什么特点?
在演讲词中,通过排比句的运用,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推动种族平等的愿望,表现了对自由、正义、平等的国度的向往,增强演说的气势。
2.讲演词情绪的充分表达,是由于运用了丰富的句式。除了排比句的运用之外,还有感叹句、反诘句、对比句等句式的运用。请仿照以上示例,从《最后一次讲演》中找出一句相关语句,加以品味。
示例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啊!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品味:反诘句、感叹句的交替连用,写出闻先生直面、怒斥特务,要求对方作出解释,不留回旋余地的情景,极为强烈地表现出他对反动派的愤慨与对他们卑劣行径的痛恨,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示例2: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品味: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演讲视频引入演讲的情绪传递环节,运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句式特征欣赏,自然地引导到《最后一次讲演》的句式运用,前后较强的连贯性,加强学生对演讲句式传递演讲情绪的理解,让学生在自己撰写演讲词时能下意识地运用各种句式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五.演讲者的情绪表达
1.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慷慨激昂,情绪极富感染力,请梳理讲演者的情绪变化,完成下表。
段落 |
主要内容 |
情 绪 |
1 |
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
义愤填膺 |
2 |
质问特务,赞美李先生 |
悲愤、厌恶,自豪 |
3 |
评价"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 |
骄傲、自豪 |
4 |
剖析反动派制造恐怖的恐慌心理 |
愤恨
|
5 |
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
蔑视 |
6-10 |
号召青年人奋起,争取民主和平 |
充满希望,坚定、激昂 |
2.演讲者的非语言情绪表达
欣赏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电视剧片段。除了闻一多先生自身内心激愤、自豪的情绪使得最后一次讲演振奋人心,感染听众外,他还通过什么方式传递出情绪?
演讲者的声音和肢体语言。
声音包括:音量、音高、语速、停顿、抑扬顿挫、发音、吐字
肢体语言包括:个人仪表、眼神交流、手势、身体动作
指导完演讲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再一次欣赏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电视剧片段,学生关注演员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处理。
3.演讲的情绪传递小练笔
课堂练习:选取《最后一次讲演》中的一个段落,揣摩:如何调配演讲的语气、语调?如何辅以恰当的表情、手势来准确传达情感?并制作演讲脚本卡。
示例:
演讲脚本卡
语段(句子) |
演讲设计 |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
加点词要有力,三字一顿,“最”字要延长,讲时右手屈臂,由上向前挥去。 |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
加点字重音,分句间短暂停顿,身体略前倾,双手屈肘,平摊。 |
【设计意图:演讲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性语言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演讲词的过程中,加入对演讲实践技巧的学习。同时,运用《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激情慷慨的演讲词,学以致用,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演讲者的情绪传递是如何实现的。】
六.课后作业
1.微信小组讨论,针对组员的演讲脚本卡内容交流意见,并作相应调整。
2.每一位同学根据修改好的演讲脚本卡进行模拟演讲,拍摄微演讲视频。小组成员对照演讲脚本卡的设计要求,并依据演讲的评价标准予以评价。
项 目 |
要 |
评 分 |
发音要求 |
吐字清楚,读音准确(10) |
|
音量合适,以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为宜(10) |
|
|
恰当使用重音,强调内容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 |
|
|
音调自然,有变化,不拿腔拿调(10) |
|
|
体态语 |
姿势放松,体态自然,落落大方(10) |
|
平视前方,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10) |
|
|
从容、自信,表情自然,有适当的手势和体态(20) |
|
【课例点评】
《演讲的针对性与情绪传递》一课,是孔素艳老师主讲的以“演讲”为主题的系列课堂的第二课,理论性强、知识性强、专业性强、启发性也强,体现了“实效”“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第一是“实效”:由《最后一次讲演》引出“演讲要针对特定的事件或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本单元的其他三篇文章,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理清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同样“演讲针对特定的听众”与“演讲针对特定的场合”也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整体节奏紧凑,课堂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第二是“实际”:以《厉害了,我的国人》的演讲视频导入,很好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接着以“湖北卫视主持人在抖音上发布的微视频演说”为素材,让学生进行评析,选材紧跟社会热点,典型又具有实际意义;演讲的情绪传递,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视频和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电视剧片段为指导素材,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再提供相关片段语句,让学生对“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者情绪的表达”进行分析归纳,整体设计贴合实际,让学生真实浸入演讲的学习。
第三是“实践”:在演讲的针对性和情绪传递之后,孔老师各设置了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即“课堂小练笔”。在针对性环节,以“湖北卫视主持人在抖音上发布的微视频演说”作为分析素材,既落实了知识点,又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在情绪传递的环节,既有对《最后一次讲演》片段的赏析、演练,又有结合演讲词内容的演讲脚本设计,拍摄模仿演讲视频。各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自觉代入,对演讲有了切身感受,实践性强。
第四是“实用”:演讲本身就是切实可用的,很切合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明确演讲的目的,不同的场合,我们的演讲表达的措辞也会不同。轻松、非正式的场合,可以有幽默的语言运用,在庄重、正式的场合则不适用。所以,孔老师的想法非常明确,演讲要时刻以听众为中心,教学设计时由课内文章做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又如,演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所以,情绪的表达至关重要。教者在安排这个教学任务的时候,从具体方法展开,脚踏实地地完成情绪的表达效果。具体说,声音处理上包括音量、语速、停顿、抑扬顿挫、发音吐字,肢体语言处理上包括个人仪表、眼神交流、手势等,教者分项来引导,就让学生非常清楚演讲的“说话”是一种特殊的说话形式。这些既是演讲的要点,又在学生的生活中也能够直接得到运用,实用性强。
唯一值得商榷的是,针对性中的每一个要点的得出,都是采用4篇文章的表格罗列形式,有点过于割裂和零散。建议可以通过2篇课文得出3个要点,再用另外2篇课文加以练习或验证,会更适合中等孩子的学习。
本堂课堂教学的内容既丰富又连贯,通过不同的视频来一步步的讲解演讲的技巧,教学手段不断转换,激发了学生积极情绪,而充满变化的视频、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内容的呈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呈现梯度式进行,便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在网络课堂中,仍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很好地感知、学习,可见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内容的生成和资料选用的匠心。总之,这是两节教师指导性强、学生真正有收获的课堂,若是线下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定能更好地体现。
【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演讲是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主题“演讲”的过程,由于本堂课属于录播课,在课堂中没有学生的参与,无法呈现师生互动过程,在线下与学生有互动的过程会更有效果。
其次,在演讲的针对性部分,三个针对性的得出比较僵硬,问题引导不够明确,如果是线下教学,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回答,因此在该环节教学时可以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针对性的要素,通过另外两篇文章作为巩固练习。
再次,在疫情期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拓展学习资源,如观看大量的演讲视频,增加演讲观摩体验,收集演讲素材,为演讲稿的撰写做铺垫。本次课是从演讲活动的整体设计中攫取其中一个环节,本次演讲活动的实践主题是录制微演讲视频来激励、振奋或启迪疫情中的各类人群,并发布在各类网络平台。学生在网络查询资料时,设定演讲目的和针对性时,面对大量的信息涌入,也会有很多虚假信息进入阅读范围,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如何辨析信息的真伪。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演讲词的针对性
第二课时:演讲的情绪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