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通实验学校
中通实验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0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三次活动——集体备课《最苦与最乐》

(2020-06-22 13:02:28)
分类: 语文教研组

目名称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三次活动——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郑笑蓉

活动时间

2020428

活动地点

七(5)班

活动主题

公开课《最苦与最乐》 

主讲人

顾露露

参加对象签到

语文组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教学目标

 

1.运用略读法浏览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3.品味课文,感受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4.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随笔:《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请学生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自己在随笔中所写的最苦与最乐的事,与同学分享。

小结:同学们都选取了初中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片断,有单纯的苦和乐,也有苦中有乐、乐中带苦、苦乐交融的。无论是苦是乐,都构成了生活中难忘的乐章。

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听听饮冰室主人——梁启超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相同的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苦”与“乐”更深的思考。) 

2.作者介绍: 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板书:最苦与最乐

二、运用略读法阅读全文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任务二:提示问题,确定阅读重点,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A.为什么说“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B.为什么说“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C.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小结: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堂预设: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前3个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先提出观点,再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D.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 精读细节

任务三  语文特色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拓展延伸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任务五  各抒己见

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课堂小结

播放MTV《为了谁》片段结束课程。 

这是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我们了解了人民子弟兵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过程确定

              教研处负责人签字:郑笑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