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2019-11-04 19:51:52)

 

年级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

报告撰写人:九年级社会法治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考试范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及《历史与社会》一、二、三单元

试卷结构和内容分布道德与法治40分与历史与社会6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道德与法治》选择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原因、作用以及给中国所带来的成就、创新的意义和做法、等方面的知识点。非选择题涉及范围包括1-2单元,考查第一单元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单元的政府的作用、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主意识等方面的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导火线、指导思想、意义,军阀混战、巴黎和会、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井冈山革命格局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方面的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五四运动与共产党关系、毛泽东思想的转变、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知识点。整张试卷是基于基础知识点上考查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及基本国情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懂得把握历史主线与规律。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密切相关,注重以重点知识来涉及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

2)重难点突出:历史与社会部分紧密结合2019年中考考点,大部分内容都反映学生对于考点的掌握。

3)重视能力提升:在紧扣重点的前提下,不照搬教材。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名次

T分

前10%

比例

前20%

比例

前60%

比例

前80%

比例

后20%

比例

九(1)

35

79.17

6

67.58

3

8.57%

5

14.29%

18

51.43%

26

74.29%

9

25.71%

九(2)

38

80.76

4

69.20

4

10.53%

7

18.42%

21

55.26%

31

81.58%

7

18.42%

九(3)

39

82.72

2

71.20

4

10.26%

11

28.21%

26

66.67%

34

87.18%

5

12.82%

九(4)

37

83.95

1

72.45

4

10.81%

10

27.03%

27

72.97%

33

89.19%

4

10.81%

九(5)

38

82.03

3

70.49

8

21.05%

11

28.95%

25

65.79%

31

81.58%

7

18.42%

九(7)

33

80.33

5

68.76

6

18.18%

8

24.24%

17

51.52%

25

75.76%

8

24.24%

年段

220

81.55

 

70.00

29

13.18%

52

23.64%

134

60.91%

180

81.82%

40

18.18%

 

 

 

3、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整张试卷来看,《道德与法治》的因为分值的关系,考查的选择题仅5题,但从学生答题情况快来看,18和20题错误率超半数以上。主观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较为详细,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在材料提取分析问题上,区分度较大。

《历史与社会》部分第25题,作为一道曾经的中考题,更注重学生对于材料中提取史料的能力,具有从具体中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区分度。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良好。全校只有少部分60分以下学生,也出现了95分以上学生较少情况,部分学生分值在80分-90分之间,有待提升。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不扎实: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第11题通过战争图示考查北伐战争,仍然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点缺漏而错题。

因概念性问题的混淆,导致无法及时排错。如选择题18、20题,因不知道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为经济建设而错。主观题23(1)将发展的根本目的写成增进“人民”福祉等。

对于材料的分析提取能力还欠缺。如:社会24(2)未看材料,直接写成常提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5(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的特色,无法从材料中完整的概括等。

答题角度单一,不能做到多角度分析。如法治21(2),只能单纯的从材料中提取吉利汽车公司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缺少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对外开放、培养人才等角度回答。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要夯实学生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就某节历史课复习,而是要做到纵观历史,全面剖析,专题巩固,将学生分层练习,做到多方位提升。注重采用年代尺,建立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常规课程中,及时分析社会热点及基本国情,培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性,从而增强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整张试卷考查内容较全面,重难点突出,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历史与道德学科素养,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注重史料、关注社会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