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通实验学校
中通实验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0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10-12 16:29:06)
分类: 语文教研组

 

目名称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

项目负责人

 

郑笑蓉

活动时间

20181012

活动地点

七年级4班

活动主题

 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主讲人

陈宁宁

参加对象签到

程福亮,邵灿萍,陈宁宁等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点拨疑点。

情感价值观: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教学构思:

由题目导入本课,通过课后思考探究一的表格梳理本文大致内容,这部分是学生课前预学的内容。

通过表格发现牧羊人的情况基本不变,而高原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荒原变成了绿洲,让学生找找有关高原的句子,进行朗读赏析,进一步感知高原的变化。

通过再次默读,寻找文中的细节,还有什么在发生变化,如世界大战,周围人,“我”等。

世界在变,高原在变……而牧羊人却基本不变,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讨不变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感知人物形象。

最后写颁奖词,进一步总结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就是本课的上课构思,围绕“变与不变”展开。

 

语文组评课建议:

优点:

1、课堂思路清晰,通过表格探讨变与不变,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有思辨思维。

2、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到位

3、善用资源——课后习题

4、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

不足:

1、小组展示时间还不够,除了组长可以发言,组员亦可。

2、应将个人的形象上升到一类人的代表,由课内到课外进行迁移延伸,如设置找找生活中的“牧羊人”这个问题,因为学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修德。

3、颁奖词应该有方法指导以及示例不要用牧羊人,用其他人的如白求恩,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颁奖词展示时间不足,太仓促。

4、深入挖掘文章的关键段,如首尾两段,11段等,不用做到面面俱到。

5老师提问速度太快,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6、“世界在变,高原在变……牧羊人为什么不变?”学生不懂的去找人物身上的品质,应该讲思考探究练习二问题代进去,更好。

7、文章的手法如对比,呼应,象征应提及。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2018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