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实现作业优化
(2018-09-27 16:34:30)分类: 科学教研组 |
项目名称 |
创新作业批改方式 |
项目负责人 |
柯云峰 |
活动时间 |
|
活动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创新作业批改方式 |
主讲人 |
柯云峰 |
参加对象签到 |
柯云峰、叶圭茂、丁睿、陈寿昌、徐洁琼、舒迎、董永江、高晓明、吴林洁、董直晓、朱正云、 李家雯 |
申请学时 |
|
|
重点工作:紧扣“学为中心”,实施作业批改。探索在作业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从“学科中心”走向“学生中心”,进一步落实常规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实况,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原则,实施“师带生”或“师帮生”的“一带一带”的辅导方式,实现学习的最大效益。进一步培养育人导向的自主探究、自我学习的习惯。 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帮助学生准备“错题本”,定期检查。重视“小组”合作,尝试“合作”批改。
一、指导思想 以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贯彻实施二轮课堂变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通过认真落实《温州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紧扣提升教育质量的这个核心要素,实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教师教学改革成就感两个愿景,强化自主、合作、探究三类学习,聚焦学情研判、课型探索、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等四大难点,通过优化目标与内容、学习活动与指导、学习评价与作业、学习反思与改进、学习环境与资源等五大设计,努力寻求深化课程改革与深化课堂变革共同发展相结合,聚焦作业优化,深化课堂变革实践,凸显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而丰富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二、重点工作 紧扣“学为中心”,实施作业批改。探索在作业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从“学科中心”走向“学生中心”,进一步落实常规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实况,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原则,实施“师带生”或“生帮生”的“一带一帮”的辅导方式,实现学习的最大效益。聚焦培育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育人导向的自主探究、自我学习的习惯。以课标为载体,引导学生设计具有个人学习特色的错题登记本。指导学生将知识和课标整体优化,分类、分层登记。基于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学习与休闲,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假期采取微信、QQ等现代工具进行语音、视频等方式检查作业,实现及时、有效的进阶式学习。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讲评互助活动。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延续到作业点评中,力求达成以讲促改,以讲促学,提升学生间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在批改小组活动中,实现高水平认知活动。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凸现知识短板,坚持二次批改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再次掌握及对盲点知识的订正情况,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二次批改,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用鲜明颜色的笔把作业中错误的地方勾出来,在讲评的基础上,学生再订正作业,让学生明白自己对知识的误解或不懂,用语言或文字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误点或寻找帮助,再行订正。促进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盲点的解决是否到位,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拓展或纠正。这样有效地消灭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二)分类知识盲点,落实逐个突破 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试卷、练习或作文等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批改形式对待,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可以将学生的错误点归类,同一类错误的学生聚焦在一起讨论或讲解,让他们先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再抓住点进行点拨。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这样改进原本以学生的正误结果为目标变为作业过程监控为终极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 (三)聚焦误点信息,实行分层批语 在批改作业之即,在学生的盲区用语言提示,引领思维方向,也在学生完成较难任务是给与鼓励。惯常的一次性批语改为分步进行的两次性评价。第一步为原则性评价——概括地指出作业中存在的有关缺陷,要求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界定自己作业中具体问题的所在;第二步为具体性批语——在学生思有所得但不充分、不准确或百思不得其解后,给他们以具体细致的问题指点和方法咨询,引导他们将自己先前的想法与教师所供的“答案”做一番比较,再去审视哪些问题自己想到了且较深刻,哪些问题没有想到或想得不够周到。分层批语的侧重点,在于确保作业评语的思考性,它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机会,并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达到既修正当前作业又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是一种良好的作业批改艺术。不过,教师在实施这种艺术性批改策略时,一应注意适量,因为每次作业都搞分层批语,实际上是为时间条件所不允许的;二可灵活机动,既可以以“教师批语,发还作业→学生思考并写出思考结果→收回作业,教师再批语”这样的程度进行,有时也可以“在学生作业本中不相连的两页上,同时写下两步批语”这样一次性的处理方式来实施。(四)反思知识盲点,着力培育思维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离不开灵感和反思,在作业中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应用,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巧用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即能让学生从错误反思得到正确的结果,又能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寻找知识的过程,体验了反思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帮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登记本”,一周一节整理课,让学生将一周的作业系统地整理一遍,记下写错的、不懂的题目,然后进行梳理、归类、再次解答,从而了解自己对学习的盲点是否清晰。 通过错误反思,既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反思性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探究的、理性的学习活动,它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学生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反思习惯的培养及发展。反思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历史上的许多新的发现和成功的实验发明就是在反思错误的基础之上而获得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优化学习,必须重视引发学生反思性学习。 (五)重视假期“作业”,辅助“线上”互动
(六)重视“小组”合作,尝试“合作”批改 基于校情、学情,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作业批改小组通常以四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 小组批改这种形式的主要好处有:第一,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全体同学面前,集体的赞扬与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业水平明显提高。第二,小组批改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传播信息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 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于据理力争。在进行小组批改时,由谁来当小组长?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采用“轮流执政”的办法比较好。“轮流执政”当作业批改小组 创造性。第三,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民主,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善于追根究底,敢 长,为每一个人包括学困生在内,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共同心理。快要轮到学困生当小组长时,他会对自己的作业特别认真,有不会的地方,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直到完全做对,彻底弄懂为止。教师在学困生轮到当组长时,要多留心以鼓励与指导,不要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在学困生当组长期间,教师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尽量为他们补习。 四、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的落实有效作业批改,学校特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制度,同时建立教学督查小组,负责指导教师作业有效批改,解决教师在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学校需根据教师作业批改的情况,制定奖惩制度,指引教师积极有效的进行作业批改,使作业批改能引领、强化教学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预期效果 学校组织教师研讨有效批改作业研讨,开发新的布置和批改方式,提炼改作系列精品案例,以此促进作业批改建设朝着广度与深度的方向发展。深化作业批改变革,促进教学内涵发展。开展多样批改渠道,拓宽学习多样化路径,打造学习特色。 以“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实现作业优化”创建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实《温州市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和《温州市中小学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开展。 学校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现况,提倡教师“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实现作业优化”,现有以上几种批改方式,各具优势。但随着教师批改作业意识的提高,批改方式逐渐会细化成某个“点”,从而形成学校的作业批改特色。
|
||
|
|
||
过程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