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隐私》教学反思
(2017-03-20 19:04: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社思教研组 |
《保护个人隐私》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第三课《保护个人隐私》。在备课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案例虽然贴近学生生活,但都过于陈旧。于是,在挖掘新案例并与教材匹配的过程中花了不少功夫。在同组老师的讨论与引导下,我们最终选择了电视剧《小别离》中——主人公朵朵偷写小说,被妈妈偷看发现的片段作为主要案例,进行小组探讨。针对视频案例,我设置了4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体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并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整个课堂设计上,我以在初中生中有高人气的新生代偶像鹿晗的新歌《敢》做为课堂导入。截取歌曲中的歌词,说明歌词创作的背景——怂怼狗仔,让学生在体会明星私生活被窥视时学会换位思考,体会隐私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隐私概念。我将本次课堂的重点放置在《小别离》视频播放后的思考讨论,前面概念定义的讲解就稍显乏味。若一开始就以视频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视频主人公具体行为进行分析,当中穿插隐私、隐私权概念、具体法律规定等知识的了解,会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也会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逻辑性。
总体而言,本次课堂在时间把控上刚刚好,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做到循序渐进。案例取材有个人创新,但在环节衔接方面有些地方需要更加流畅。由于眼保健操播放器出错,多了5分钟时间,所以在结尾又增加了情景表演环节,使得环节有些拖沓。好在学生配合度很高,生动有趣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由于是公开课,我本人有些紧张,还需要多加锻炼,争取将语言表达得更加流畅。在课堂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引导者。愿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结合时事政治,创新设计课堂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与辩驳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