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月考分析
(2016-04-05 08:04:19)分类: 数学教研组 |
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及教学思考
一、试卷情况分析
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及所在知识领域分析
题号 |
分值 |
所考查的知识点 |
所考查知识领域 |
|
题号 |
分值 |
所考查的知识点 |
所考查知识领域 |
1 |
4 |
相反数 |
数与代数 |
14 |
5 |
圆的基本性质 |
空间与图形 |
|
2 |
4 |
整式的运算 |
数与代数 |
15 |
5 |
概率 |
统计与概率 |
|
3 |
4 |
三视图 |
空间与图形 |
16 |
5 |
反比例函数 |
数与代数 |
|
4 |
4 |
点的坐标 |
空间与图形 |
17(1) |
5 |
数与三角函数运算 |
数与代数 |
|
5 |
4 |
三角函数 |
数与代数 |
17(2) |
5 |
解方程 |
数与代数 |
|
6 |
4 |
众数 |
统计与概率 |
18 |
8 |
几何证明 |
空间与图形 |
|
7 |
4 |
直线 |
空间与图形 |
19 |
8 |
格点图形 |
空间与图形 |
|
8 |
4 |
圆的基本性质 |
空间与图形 |
20 |
10 |
统计、概率知识应用题 |
统计与概率 |
|
9 |
4 |
相似 |
空间与图形 |
21 |
10 |
几何证明及求解 |
空间与图形 |
|
10 |
4 |
勾股定理 |
数与代数 |
22 |
10 |
二次函数的应用 |
数与代数 |
|
11 |
5 |
因式分解 |
数与代数 |
23 |
10 |
二次函数动点题 |
空间与图形 |
|
12 |
5 |
分式的运算 |
数与代数 |
24 |
14 |
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 |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
|
13 |
5 |
平行线性质 |
空间与图形 |
|
试卷考查到的知识覆盖全面,分布合理,数与代数为65分,空间与图形66分,统计与概率19分,课题学习、实践与综合有机地渗透其中。(如下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
考生答题情况
1、第10题得分率不错,但从讲评中体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是凭感觉选对,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不够。
2、第16题错误较多,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数形结合思想掌握较差。
3、第23题第(3)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能力差,学生应用意识较差,数形结合能力,点的坐标转换能力不够 。
4、第24 题是压轴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一次函数、特殊四边形、三角形相似等综合知识,体现的主要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本题有一定的区分度,许多学生只能完成第(1)小题的填空,错误主要原因是不能画出图形来分析,不能很好的进行分类讨论而失分,更有许多学生放弃本题的解答。
(二)、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
(1)
基础知识不过关,基本运算能力差,数学表述能力差,答题书写不规范;
(2) 阅读能力差,各个知识点分离脱节;
(3)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没得到培养,背题型,背方法,受定势思维的约束;
(4)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较差。
2、教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讲得多,学生课内练得少;
(2)合理借鉴各类领型,不要刻板照搬;
(3)夯实基础,提炼方法,重视能力;
(4)强化学生应用意识,让数学返归生活。
三、对今后教学的反思
2、注意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连续性、系统性,加强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
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活动真正有机会经历“基本认知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关注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归纳猜想,操作论证等良好习惯,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4、加强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