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三 如何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反思

(2016-03-14 21:01:57)
标签:

教育

分类: 社思教研组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反思

金海燕

本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探究课,就课程标准来说学会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南非的自然条件,掌握描述自然环境的特点的方法。所以围绕这一标准,我必须在这堂课当中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在不断比较、思考各种教学途径的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我作为教师怎样组织这个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1)学习小组要有严密的组织性,设组长以确保小组活动有序进行;(2)小组任务和小组分工要明确,并且符合学生特点,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并且可以做到。从而避免只有一两个同学发言,其他人置身事外的情况;(3)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同时,关于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建议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是怎样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得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尝试过不少的方法,例如教师讲述、小品剧、课堂练习、学生分组探究(或讨论)等等,但是还没有哪一种的效果让我满意的。例如思品课的小品剧,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学生观看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热闹,并不能真正获取其中的信息。又例如经常被使用的学生分组探究或讨论,则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分组的依据是坐位的分布,缺乏组织。经常是小组内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在发言或者一手包揽发言用的课件,而总有一些同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并没有真正起到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作用。至于最传统的教师讲述,当然能保证全班同学都安静的听,可是到底学生听进去了多少、又理解了多少,就难以得知了。

本课内容不难,就南非为例学会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先学后教—预习单模式,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实现目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自学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本课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我还结合南非的历史人物——曼德拉总统的事迹去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从而达到対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到地球仪、地图册、图片、音频资料,让教学方法更多样性,让学生寓教于乐。

本课的亮点:1、教学的三个维度体现明显。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和课件利用律高,启发性强。既找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课程安排缜密,环节紧紧相扣。由浅入深,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方法是变换的。

3、情感教育及时。利用曼德拉这一伟大人物,在人格上亮点颇多,我作为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领悟他的精神,从而转化和吸收,为造就德、智、体、美人才创造条件。

本课不足:

1、本课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里,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本课还有很多风土民情学生是了解的。我们不妨让他们去说,展现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落实了,更拓展了学生的空间。

3、文化课在教学中是有伸缩性的,可深可浅,老师可以深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满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