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作业的设计更应讲求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家庭作业,也就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呢?如何使布置的作业能做到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证?这也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弥补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放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1、作业内容开放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2、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我们要注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三、分层性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果实。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
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需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