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作业分层设计
(2015-11-08 21:25:0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一、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的作业。作业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还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等。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应该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新课程理念下,多元化的作业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有它独特的功能。通过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作业设计要有梯度。
一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基础性的知识,有的是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难易不一。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是一开始就被问题吓倒,而是运用自己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沿着老师设计好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顺理成章,既梳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加深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学生练得有兴致,练得轻松。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性质”一节时我设计的作业是:(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有什么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2)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有何变化?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3)向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如何解释?并完成有关化学方程式。作业问题清晰,思路明确。作业中通过(1)(2)两问巩固了本节课所学氢氧化钠性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第3问来提高运用,符合学生练习的特点。
三、化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分层性
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基础较差,有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有的自控力较差。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教师设计作业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化学的信心,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还要做些提高题和拓展题,一方面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作业,这样他们学得轻松,做得轻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会因作业而受影响。
四、化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一堂课的作业除了内容可以不同外,形式也可以不同,一份作业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可以是阐述自己观点的小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基础知识,可以是拓展提高,可以是独立完成题,可以是小组合作题。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业具有参与性、针对性、实践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