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初中组数学减负提质计划
(2014-11-28 08:17: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初中组数学减负提质计划
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家长和老师也担心 “减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的学习质量下降。在许多人看来,“减负”和“提质”是矛盾的。但是,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而只是简单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如何提高效率,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时间减少了一些。为了追求学生成绩,课堂练习少,课后作业多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没有给学生“减负”,反而是“加正”。怎样做到初中数学减负提质呢?数学组的老师一致认为需要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这两个方面做到“减负”和“提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提质
减负增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值得我们去认真演泽和品味。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希望寄托在反复练习“好事多磨”上,绝不是成功的课堂,只能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越来越“苦”,越来越“枯燥无味”。而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解放我们数学教师,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赏我们的数学教学,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否则我们整天忙忙碌碌、顾此失彼、事倍功半,还有什么心情去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在工作中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具体的计划如下:
1.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要达成就是指每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合适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保持教学目标保持不变,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浙教版的教材中安排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内容,四个方面的知识既分布在各册之中,又各有相对集中,保持适当的系统性,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在教材的具体使用中,可能并不完全适应所有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删减,调整学习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建构,科学地使用教材,保持教学目标不变。还可以根据学情调整学习内容,以更加适应学生学习,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增强了教学效果,明确了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容量要适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化解。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优化。研究表明,在一个教学情境中不能包含太多的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后才获得的知识,否则的话,或者学生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或者被它的要求搞得不知所措。只有当教学情境中问题的新奇性、差异性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出现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所以,教学容量要适当,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一个教学重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讲授重点内容。同样,每节课一般来说也有一个难点,解决难点方法分解难点,难点分解法是将一个难点经过巧妙地设计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各个小问题,各个击破,再联系相关知识来解决总的难点。
3.课堂教学氛围要和谐,要增加数学活泼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定理是严谨的,数学的逻辑是严密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最枯燥的课,如果数学老师不讲究数学课活泼性,课堂气氛会显得沉闷,如果遇到很抽象的知识教师还是滔滔不绝地讲,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极大的困难,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发问,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鼓励学生,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占有,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气氛,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灵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很多都能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数学课上将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多媒体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以黑板为载体,结合具体的实物为依托,配合教师的教学来实现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数学教学而言,电子白板等设备,几何画板,ppt演示等软件,使得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好处: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上黄金分割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美丽的黄金分割图形的照片。让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讲完黄金分割定义之后,又利用动画展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的画法若教学目标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实现则多媒体教学应该最佳手段,通过多媒体,学生基本上能当堂掌握、各种平移的规律,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5. 课堂教学练习要及时。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是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堂教学对老师而言可谓分秒必争。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讲解更多的内容,许多老师对课堂练习就不那么重视了,这导致了课堂练习少,课后作业多这种头轻脚重的现象。要做到真正的减负提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比例就应该向课堂练习倾斜。课堂教学中,对于新授完新内容后,每节课都要在课堂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当然,课堂练习不是机械的把课后作业搬到课堂上,数学老师还需要对课堂练习做精心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当堂学习,当堂练习,巩固基础,查漏补缺,做到真正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例如,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教师对于教材中的习题,应及时采取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复强化,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再认,巩固所学。
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数学作业的状况却是:作业量大,抄袭严重、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象,广大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其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其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精心设计作业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 “质” 和“量” 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2、及时批改评价作业
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这样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下一节课的“食粮”;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负担少了,作业少了,但学习效果却更好了,学校的“减负增效”才真见成效。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就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4、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本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却是抄袭。还有许多学生完成作业以后就觉得任务完成了,不主动更正错误,或者只是机械地将老师讲解得参考答案抄上去,而不是加以理解。因此,数学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的作业情况,二次作业批改就必须有质量。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既能发现学生一次批改作业中没有暴露的问题,也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督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少量的题目做到真正的巩固理解知识,而不需要大量的练习来达到这个目的,前者是提质,后者是减负,质量的提升是减负的保证!老师也可以根据二次批改作业的情况及时了解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制定更清晰更准确的目标。
5、平时测验不排名次,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心理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频繁的测验。每次测验的好的分数排名固然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一旦学生考砸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说到底,平时的测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通过测验的情况反馈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但是频繁的测试排名,往往使得学生忽视了这一点,考差了沮丧,也没有心情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三、小结
总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要可为而为之,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思考教学,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或讨论等,使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被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产生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很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