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望子七上《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评课

(2013-11-06 09:36:08)
标签: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

李望子

评课

教育

分类: 科学教研组

李望子老师《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评课

时间:2013.9.19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卢威                     

参与人员:刘胜利、柯云峰、丁睿、陈名荣、李望子

会议主题:李望子老师《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公开课评课会

 

2013919,李望子老师上了一节校公开课,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课后科学组老师对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点评,点评内容大致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

1、                 本节课通过篮球的分组模拟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地球的形状,让每位同学都亲自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2、                 有意识的让学生提出多主动参与课堂,力图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引导及时,问题多数有较好思考层次。

3、                 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就某一问题的出现让学生之间质疑、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去获取知识。

4、                 关于地球的形状的认识遵循时间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人们的认识:天圆地方——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个椭球体——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这里既是一条认识上的明线,又是一条情感上的暗线,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日渐完美。授课思路清晰。

5、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内学生学生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的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以下的几点不足与建议:

1、       老师在力图体现老师的主导性的同时,在个人讲述方面偏多,还是有以自己的思维去影响学生思维之嫌。

2、       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建议可采用活动单的形式。

3、       课件的个别图片没有很能清楚的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片,由于是平面展示的,船行到最左边怎么到最右边去会让学生感到很奇怪,建议用地球仪直接演示。

总而言之,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老师,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