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分析
(2014-03-23 23:03:04)分类: 教学随笔 |
《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充分熟练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知识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一定要教好、学好。并且要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达到课标规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人教版安排为三部分: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苏教版的安排为三部分: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北师版安排为四部分: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6、5、4、3、2;青岛版的安排同苏教版。尽管呈现形式不同,但有个共同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学习坡度,分成几部分进行学习。同时都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借助直观图呈现算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以青岛版教材为例,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依托逛公园这个信息串,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解决生活问题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探索算法,体会减法的意义,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
单元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剪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借助学具操作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室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教学重心的定位: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计算结果并不难,难在哪里?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上。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时应该重心应该放在哪里?对计算过程进行阐述,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加以呈现,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达到课标规定的熟练程度。
2、体现学习计算的丰富意义:
计算本身是枯燥的,计算教学怎样体现趣味性?教材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图可以利用,也可自己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计算教学不是单纯学习计算,它还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一是借助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价值,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运算的意义,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