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名篇,以精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既具高度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增强美感,培养想象能力。也许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小学语文每期课本中,均选用了几首古今传诵的名篇作为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古诗言志抒情、想象丰富的特点,在指导学生于学习古诗中锻炼想象力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究。现择其中一、二谈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通过想象,体味情趣。
古诗是一种精练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诗人往往在字数有限的诗句中容纳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些对于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诵读中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体味其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
以《鹿柴》一诗的教学为例。王维在这首诗的三、四句中,以寥寥十字勾画出黄昏时分落日穿林的幽深景致,其中的美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一切,对于久居城市的孩子来说却显得十分陌生。因此,教师可运用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这一情景,并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想象的内容。当学生的想象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现诗中描写的场景。在画面中突出光影的移动,光色的交织,使诗中表现的美妙意境更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学生受到美好情趣的感染,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此时再在口头或书面描绘诗中意境,其想象力就会在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中得到腾飞,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感悟想象,激发动力。
古代诗词具有语言含蓄的特点。诗人对感情的表达常借助于想象的形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坐”、“远上”“斜”、“生处”、“爱”等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在反复诵读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在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感情会逐渐与诗人同步,对诗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也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用简洁、明晰的板书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概括上升,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借助想象表达感情这一方法的魅力所在,进而产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形式表达感情的兴趣并形成能力。
三.激活想象,鼓励创新。
借景抒情,借诗言志是许多古诗借以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在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汪伦》一诗在就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场景十分形象地刻画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两句诗用词精当贴切,所表达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不失为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1.读懂诗句意思,想象其展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2.搜集、交流有关李、汪二人之间友谊及各自个性的材料。
3.反复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丰富诗中所写的场景中的细节。
4.在相互交流想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将诗中描写的场景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在上述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充分理解诗义的基础上联系教师补充的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有关材料,对诗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内心、语言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等细节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表演的生动、感人。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通过诵读古诗不仅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而且在诗中学生能感到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