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门前>>有感

(2018-06-13 21:50:29)
分类: 博文3

读顾城《门前》有感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甜,仿佛口中含着孩童时期最爱吃的一颗糖果,唇齿之间满是甜蜜和童趣。诗人顾城以孩童一般敏感灵动的眼光感知世界的美,以孩童一般诚挚的口吻和笔触写下《门前》这样的诗篇。

像这样充满童心的作品更应该细细品味。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朦胧诗”。“朦胧诗”具有的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的特征。这首诗也具有这些特征。首先可以从意象上的特征来品味。《门前》这篇诗歌选取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太阳”“黑夜”“风”“草”“大地”等等意象都是完全不加修饰的自然的意象,整首诗分为两个小节,两个小节都使用了这些意象,回环往复,唯一不同的是第一小节中的自然之景物是静止不动的,第二小节中的景物是变动的,有跨越时空的美感。诗人给予这些意象以人的特征,使意象生动活泼,富有画面之美感。第一小节描绘的门前静景自然而然转化过渡到第二小节的灵动跳跃,形成动与静、时间与空间的辩证统一,使整首诗完整圆满。其次可以从修辞手法上来赏析这首诗。《门前》运用了象征、通感、隐喻、暗示等等多种朦胧诗常用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具有朦胧诗主题“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特点 的主题,隐约且多义的主题使这首诗具有朦胧迷幻之美。

从表达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门前》,可以多个层次分析。整首诗最显著的主题就是歌颂大自然歌颂生命。每一个儿童或者说每一位富有童心的人都对自然之美向往又崇拜,享受自然带给自己独特美好的审美感受。但是这首《门前》除了歌颂大自然之美还蕴含了作者的独特思想情感。诗人顾城历经人生劫难,十年文革的大浩劫并没有使他丧失对于生活的向往,没有耗尽自己单纯浪漫的才华,没有泯灭他那只为追求美好的赤子之心。诗人于是在这首《门前》中寄予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希冀。作者知道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易消逝的,生命中最灿烂的就是美好事物出现的时刻,因而一定要珍惜所有经历过的美好。诗人有孩童一般的浪漫想法:想把所有短暂美好的时刻永远封存起来,在漫长而又焦灼的岁月里细细品味这些短暂的美好。作者每一次对于时空变换的恐惧其实并不是对于事物发展变化采取消极态度,而是用自己认为的浪漫的方式来来留住美好,以自己至真至诚的心去追求探索美好,去表达对美好的依恋。

每一个人都是喜欢美好事物的个体,我们爱这一切我们认为美的事物。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对于美的看法出入不大,可在我们经历成长,经历各种变故之后,我们对于美的看法变得越来越不一致,成年人的世界如此复杂多变,致使每一个单纯善良的个体都带有各种黑暗的色彩。而诗人顾城的这首《门前》就像一剂清醒针,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真正的美——最本真最自然的才是最永恒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救赎之旅
后一篇:两性观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