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获得生命的绽放

(2020-06-28 09:10:01)
分类: 教学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获得生命的绽放

新沂市城关小学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放眼全景教育,做到融合教育,综合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探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在全景课程、融合教育的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一路花开,获得生命的绽放!

特殊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主要教育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干扰着我国教育从业者的教育教学思路。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将特殊儿童统一放置于一个单独、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忽略了特殊儿童的社会性,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小学融合教育的实践。“融合教育理念强调所有儿童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应当满足所有不同能力、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残疾儿童、天才儿童在内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入普通课堂接受教育。”

存在问题;融合教育让孩子真正融入有难度

融合学校的基本原则就是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级,成为普通班的一份子,所有学生可以一起学习。然而融合教育理念落实教学现场仍然面临着许多阻碍,有普通教师没有专业化的指导、学生之间适应不良、教学支持资源上的不足等。因此,融合教育徒有理想和理念并不可行,需要一些策略。比如可以进行特殊教育宣传,让普通师生对特殊学生有初步的认识,下一步通过融合策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制造互动机会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建立友谊。

坐在位上看到的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姑娘,嘴角总是露出甜甜的笑意。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却不能够站立,每天上学放学,妈妈总会准时地站在教室外。小时候的脑瘫留下的后遗症就是腿不能够站立,写字的手总是不协调。随班就读,融入到正常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但对于普通孩子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对于陈琳来说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比如她不能独立行走,不能上厕所。考试的时候 ,因为手不协调,四面试卷做一面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就敲响了。看着空许多题的试卷,小姑娘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作为一名基层的班主任老师,感到融合教育真的挺难。在融合教育希望方面,“希望特殊儿童的全部时间进入普通儿童班级里进行融合教育”问题上,家长更希望特殊儿童多一些时间进行融合教育。如何让融合教育落到实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扬起关爱之舟,共建和谐人际关系

融合教育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而中国特殊教育产生和发展于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并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与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在普通教室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目前来说还是以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为主。作为老师,要多多关心孩子,并且调动全班的学生设立帮扶小组。共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一,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融合教育,主要是根据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创设合适的教学活动,为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做长期、中期及短期计划并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灵活组合成各种融合形态,使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活动受益。比如我班的陈琳就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小姑娘。老师针对她的情况,举行了一次优秀习作评讲活动。她的习作《我的爸爸》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全班读出来。她的心理很开心。其他孩子从她的作文中有感受到生活有诸多不易。但父爱如山,即使人生遭遇了风雨,但父亲的爱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为我们遮风挡雨。小小的礼品,带给孩子却是很大的鼓励。孩子比以前更加热爱写作。我手写我心,通过写作,架起了一座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第二,通过家庭干预、加强家校合作。一方面,改善儿童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运动、游戏、美工等集体活动,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并通过记录这名脑瘫儿童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的阶段变化,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继而采取补救措施,再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整个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以人为本,合作交流,真正融合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保证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中的技术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宗旨,是技术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融合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调整对特殊需要学生课程学业参与起促进作用。整合性的教学调整是促进特殊需要学生课堂学业参与的关键;家长、同伴资源是教学调整不可忽视的助力;教学调整的材料投放应抓准时机,在课堂教学关键环节投放才能有更好的教学调整效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起作用,人人充当重要角色,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是组员智慧的碰撞,掀起了师生的头脑风暴。如陈琳就在她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聆听别的意见。合作学习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做到融合。

      融合教育是以西方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等社会观念为基础,目的是保证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接受免费的、适当的教育,尽可能回归主流社会。随班就读是在西方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我国国情发展残疾儿童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儿童融合教育之路。残障孩子,在随班就读中,在合作交流中,真正做到了融入,在小伙伴的交流激励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多元发展

常采用单一的书面笔试的方式,甚至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单一的学业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普校教师教学压力增大,加之普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抽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和辅导,导致特殊儿童在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时候跟不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单一的书面笔试的学业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没有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评价方式。因此,在普通学校现有学业评估机制下,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学业水平达不到要求。这种矛盾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特殊儿童学业发展水平跟不上普通学校的学业发展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照搬普通学校现有的学业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评价随班就读儿童的多方面发展状况。

普通学校要求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要能够跟得上班级的学习进度,达到相应的学业标准,才能有机会继续在普通学校中学习。这种要求并不符合融合教育中所强调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针对陈琳的情况,我提出了只要每天有进步就是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这个孩子很努力,做试卷很认真,虽然没有完成,但也获得了老师的特殊打分。比如期中考试,她考了56分。因为作文没有写,针对她的情况,我给她延长了答卷的时间,后来看到她补写的作文,真的挺感动,78分,这是对一个脑瘫孩子莫大的安慰。不是所有的花儿都在春天绽放。等待和宽容,有时也是一种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在融合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知识、能力、准备度,以及持续地支援是影响融合教育成败的关键。融合教育需要普通教师的了解与支持,而当教师们对融合教育的专业认知度足够时,方能减少在摸索期的挫折感;当地方教育机关能整合相关资源,落实巡回辅导与提供适时协助的时候,融合教育政策才能顺利推展与落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路上一路绽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