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没有文化,不知道专业术语,只说“本事”——“有本事”“没本事”,一般不说“本领”“能力”之类,那词儿太深奥。不过意思大致是明白的,要说得具体,似乎不容易。查词典呢?老农民哪会?现在我会查,拿过《现代汉语词典》,“本事:本领。”查“本领:技能,能力。”查“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查“能力: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要条件。”这样转圈儿,解释清楚了吗?如果不钻牛角尖,一定是清楚了;可有时候钻牛角尖很有必要,比如亢金龙,龙角尖一钻,孙悟空就脱困了。
乡下人说“本事”比较笼统,只要把某事干成了,或者有哪方面的专长,即使某样农活干得好一点,都叫有本事。我总觉得,本事,本领,技能,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否则就没必要保留那么多。本事,应该是做简单低级事的能力;技能,定为干技术活的能力为好;能力,概括一点,是个大词儿,包罗万象,大小高低都可说;本领呢?我似乎应该闭嘴了,勉强说吧,大概可以解释为技巧与能力。技巧,也是能力,不过词语解释都是转圈儿的,“考者,老也。”“老者,考也。”说话舌头打转转,圆咕噜转圈儿,其实,这也是一种本事。
人当然要靠本事、能力等混饭吃,如果没本事能混得人模人样儿,那就是大本事。还有一样也许同样重要,那就是勤快。我们一生辛苦,虽然能力很差,但勤快,就像冬天里的鸡,两个爪子刨个不停,也能活下去。我们一辈子靠了他,早些年勉强混了半张嘴。要问是怎么混到这么老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勤快。要说本事,本领,技能,能力等等混饭的家伙,我们没有,但混饭,勤快一定有,也靠得住。
这样看来,本事还与另一个时髦而雅的词儿有点关系,就是“素质”。我对素质的理解是:本身所具有的品质。人有勤的,有懒的,勤与懒,应当是素质里应有的内容。具备勤快的素质,一生就有了依靠,因此我说:勤劳是人的第一大本事。这个本事,让人一生受益。
农民有一条谚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这条谚语不讲什么技能、能力之类,专说勤与懒,为什么?因为庄稼人的第一个本事就是勤快,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及时翻地,锄草,松土,施肥,庄稼就会长得好一点。好像做别的事也可以勤快,混得自己安心一点,应该也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