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雨贵如油”

(2024-04-05 13:19:20)
      “春雨贵如油”,好像是一条谚语,似乎又不是,在一个故事里更像一句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摔倒谢学士,笑死两旁牛。”乡土的顺口溜和故事连着的,故事我已忘了,而顺口溜还记得,这足以说明顺口溜容易传播。
      有人说我们是诗的国度,这一点我相信,从“断竹,续竹,弹土,逐肉”开始,哪个时候没有几位大诗人?大诗人的好诗流传于世,大诗人也名垂青史。但据我的了解,能为大家记住且吟出一两句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储存于诗库里,能被编写文学史的人挑几个出来,在厚厚的几大本“文学史”里挤一个牌位的,便是幸运的;一二句作品被一些人记得,更是幸运之至。历史还在继续,大诗人还在继续产生,估计越往后,大诗人会越多,文学史里挤不下,只有逐渐淘汰,先前记得的,大概也会忘掉。
      纵观诗的历史,要列举大诗人大作品实在非常多,能被人记住的却非常少。试到人堆里去问问,有几个能记得具体?先秦的诗不好读不好记,研诗专家也未必能背出几首。汉时的更记不住,那洋洋洒洒的赋,不过在旧纸堆里充数而已。我算是读过那些东西的,可记住的只有一首乐府诗:“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我记得它,也许是因为它俗,也许是因为我俗,只会读顺口溜吧?
      唐诗宋词元曲,被称为诗歌的三座高峰。元曲少人知道,这是不争的事实;宋诗宋词常被人提起,名气比元曲稍微大一点,可三家村的乡巴佬喜欢顺口溜的,可能说出一两句?最有名的是唐诗,据说有《全唐诗》,诗人很多,而大家知道的不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多的几个,这几个中有几首诗为大家熟知?不是“床前明月光”,就是“白日依山尽”,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新婚别》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多少人能记得住?唐诗盛名的原因之一,大概是找到了最适合传诵的形式,语言通俗,诗歌短小,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就像“床前明月光”,几近于顺口溜,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人们的共情,再好不过了。
      晦涩高深的长篇巨制,自然也很好,不过那是文人们玩的高级艺术,与平常人基本没有关系。曾记得有人说诗歌是属于贵族的,是贵族艺术。而现实是,写了诗就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出了诗集就希望能够多多地卖出去。卖给谁?贵族一定有买,贵族写的首先得搞定贵族,再延伸到平民,可平民本身就不懂诗,也不关心诗,他们关心的要低得多,比如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等等,要他们买诗集,实在太难。
      所以,玩诗,如果是自己玩的,什么样都行,只要自己高兴。如果要给天下的大家看……不过这话说大了,我哪儿知道该怎么玩,我就“白日依山尽”“春雨贵如油”地顺口溜,也充半个有文化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活着就好
后一篇:“勇攀高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