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邪
(2024-01-20 14:45:15)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朱熹注曰:“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
“思无邪”是《鲁颂 ·
駉》中的一句,有人说,是说国王求贤的心思是很纯正的。孔子把这一句用来概括《诗三百》的思想,就成了一句含义深刻的诗论,成了一条标准。不光诗三百思无邪,而且几千年一直传统着思无邪。
什么叫“思无邪”?朱熹说,“得其情性之正”,什么样的“情性”才是正的?由于人必须生活在有组织的社会中,必须遵守符合社会秩序的规则准绳,不符合这些规则准绳的就不是“思无邪”,而是思有邪。但在有些方面就比较复杂。黄巢写诗,石达开也写诗,他们对“思无邪”的理解,肯定与唐王朝的君臣、清政府的王爷们的不一样。
而且,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朱熹虽然维护孔道,但绝对不想恢复周礼,他要维护的,大概第一件事就是大宋王朝,至于大宋王朝也是违背君臣父子之义的产物,说不定想都没有想过。
现在的诗,已与过去大不相同,说丰富多彩可以,说五花八门可以,说鱼目混珠可以,说群魔乱舞也可以,应该怎么看?还是让后来人去评判,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之后剩下的,一定都是好诗,说不定可以赠予一个“思无邪”的徽章了。
但我想,无邪也吧,有邪也罢,诗究竟是要表达“思”的。既然表达的是思,不管幽思,情思,相思,还是愤思,怨思,仇思……总要适合当下,眼下人看是不是邪。比如,现在有人颂扬刮地皮,搞贪腐,做淫棍,欺无辜,凌孤寡,试试看人们会不会认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