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晴
(2024-01-12 15:37:38)
曾经吵过几年“知识爆炸”,连我们乡下的三家村里,也有人挂在嘴上。问他“知识是怎么爆炸的”?他们谁也说不上——跟屁虫,鹦鹉学舌,矮子看戏,随人息怒:“人家都这么说的。”
几年之后,没人说了,代之起来的是炸弹爆炸,从南联盟开始,容易爆炸的那一块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好像都要弄翻了有人才肯罢休。不过“罢休”大概没有希望,有大搅棒米先生在,谁也别想安宁。
不说这些了,还是来说说知识爆炸的几个掌故。吵吵知识爆炸的那时候,我觉得特别新鲜,曾经佩服发明这个词的人是天才。后来我读别的书,发现这并不是新鲜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吧,据说德国嚷嚷过大学生太多,呼吁青年不要进大学,接下来就是焚书,接下来就是惩治写书的作家,把一群群大学生关进营房里做苦工,以解决大学生过多的社会问题。
其实这种事情我们也曾有过。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吧,吵吵过知识过剩,说发展农村教育,会导致农村破产的速度加快。几十年之后又有一阵子“知识越多越反动”,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牛棚监狱死去,不过我们没有像德国人那样严厉,很快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现在大学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人才济济,为什么不喊大学生太多、知识过剩?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人才越多发展越快。如果人人都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求之不得。
那么,过去的世界人为什么有那么荒唐的言行呢?鲁迅先生曾有过简单而幽默的总结:“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手。结果,不是自己不镇静,就是妨碍别人镇静。”如果下面的人心活,上面的人手软,那可是要谨防的。
“怕”字当头,什么都不放心,稳当吗?现在八仙过海百花齐放随你各显神通,才出现繁荣。看着年轻的科学家工程师,看着农田里指导种地的专家学者,就感到兴奋而欣慰。他们的心既软又活,建设的大梁就是他们撑起来的,可怕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