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城的时候,看见到处停满的小汽车,感觉挤得慌,人行道上,还要绕汽车。我们乡下的路,虽然不如城里的平直宽敞,但没汽车,人也少,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即使横着行,霸住一条道,也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想到这些,就有些怀念乡下的自在。
时间久了,感觉人来车往挤着走,挺好。周末星期天我们照常起早,而街上行人车辆很少,空空的大街,让人觉得空落落地,一种奇怪的意识钻出来:热热闹闹才像城市。疫情那时候,偶尔上街,街上空荡得吓人:“鬼城!”恐惧而且伤感。现在一个一个数着那些关了门的店铺又开了几个,停车的地方又添了新车,看到这些,便觉得兴奋,踏实。
我们曾经是摩托的王国。我曾在地区所在地听人闲聊,说第一代摩托人有百分之三十出车祸,非死即伤,觉得那东西很可怕。过去快三十年了,现在摩托依旧多,而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更多,比那两样多的是小汽车,大街小巷到处停满,几有泛滥成灾之势。我们小区除几个老不中用外,家家都有汽车,有的一家有两辆。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一天,电视里看到采访一位台湾青年女性,说他们工作四年就可以买一辆小汽车,羡慕死了!因为我们一辈子也挣不够一辆小汽车。可现在,买小汽车比当年买“三转一响”任何一件都容易。
我们曾经是自行车王国,那时西人已经到汽车时代了吧?而在那之前,连自行车也没有。“红色海洋”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学生奉命去找一种可以染墙的红土,在去镇子的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觉得既好笑又奇怪:那样两个轮子,怎么就翻不倒?回来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
徒步——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几十年时间,现在的问题是停车位不够,河滩上都停满了。再过十年二十年会怎么样?会是飞机普及了吗?无论如何总会有变化,可惜我们可能看不到,那就让子孙们去享受,让他们为自己的子孙创造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