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
(2023-12-11 16:00:26)
“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我看过对这样诗句的评论,说是好句子。我不懂诗,别人说好,我相信一定好。要论实际,不要说头发三千丈,三丈的头发都没有,就算在李白时代,三尺长的头发应该是长的了。大如席的雪花肯定没有,分币大的也少见。
也许是文人相惜吧,对那些无边无际的夸张,总给予很高的评价。“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浦”,“县浦”在哪里?可能找不到,不过是古人的想象而已。“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谁有这么了不起?曰:没有谁!可在诗人的笔下就有,而且评论家说:好诗!我看过许多评论家的评论之后,也说是好诗。
文学里有夸张一说,夸张的实质就是:失真而不失真。就如口语里的“丑八怪”,未必就一定丑到有八处奇怪,但丑是一定的。这个词多用来贬损人,不能当真,说话者只要诽谤了别人,出了自己的怨气就行,谁还会考察其假有还是真无。
五十年代末要大跃进,有一首诗曾经走红:“一个南瓜像地球,架到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一个洲。”那时我还小,不懂得什么“湿”啊“干”啊的,后来有人评价说是坏诗。我看也是,地球大的南瓜架到五岳山上,不压塌了?那么大的南瓜,能放到大西洋里吗?自身的逻辑矛盾就否定了自己。
诗文虽然说有夸张,但好像应该有点限度,失真而不失真,而且要创造适当的文境,只有在那里才可以体现出它的真实性。如果用不好,还不如不用。写文章,还是老老实实的好,“辞达而已矣”,能助辞达的都是好辞,不能助达或者有损于“达”的都是坏辞。“白发三千丈”之所以是好辞,就因为它准确地表达了那个“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