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死大事

(2023-08-23 13:56:51)
标签:

杂谈

      听说有人专门研究生死,甚至谈到它的诗意与哲学。是否有这么深奥?恕我浅陋。看过了几十年,生生死死各种各样,从现实看,生,应该是很大的事;死,可以看成是小小的事。
       对生的重视毫无疑问,我见过很多做满月的,还有周岁甚至十二岁都要排场一下,表示庆贺。古时有加冠礼,书里有记,至今我还没见过。不过这几年似乎又有了,电视里看过成人礼,场面颇为壮观。
       与对孩子的庆贺礼相比较,殡葬的场面要大得多。 这也是听孔老先生的话,他对生好像没说什么,可对死讲得很多。“慎终”很要紧,还要“追远”,还要“祭之以礼”,人们都听老圣人的话,丧事尽量办得大一点,体面一点。孔子的目的的要使“民德归厚焉”,是否达到了目标?不知道。我家乡人愚昧,好像没人知道这一层,所以事情过去了,议论的是:人家的办得好。
       老人去世,晚辈自然不舍,但我觉得与出生相比,算不了什么大事。出生了,就要面对一辈子,长长的一生,有什么道路,有什么际遇,一概不知。凡是活着,都不会轻松,说不定还要经历天灾人祸反复的打击——这是多大的事!。更重要的,好像还在另一层,即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出生本来就应该庆贺,如果想到未来这个家要翻身发达了,更应该庆贺。所以,生,才是大事,不像死,一了百了,什么也没有了。
      我在几十年的观察中发现,普遍的情形是:生了孩子高兴是真的,父母去世悲伤多半是假的,是给别人看的。很少有老人晚年过得舒心,老人活着是负担;死了,负担没有了,心里高兴,碍了风俗不能表现出来,用花大钱办丧事来完成孝子的形象。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肯说罢了。
      现在提倡丧事简办,这就对了。人已去世,心里有不舍就很够了,何必要搞得那么排场!我看有些简简单单办了的,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