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里的果实
(2023-05-13 14:08:15)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话我相信。看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够得上乱世,英雄就特别多;三国时候够乱,英雄多到数不胜数。再一个就是大宋,国家不怎么样,英雄倒是很有几个。
其实乱世不光出英雄,还出文化人。我们民族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我知道的是春秋战国时,一群思想家太耀眼了,到现在,大概没有哪个时代能赶得上。按理说,太平天下应该更有条件培养文化人,可实际刚好相反。天下安宁了,英雄无用武之地,驰骋疆场的事情少有,斩将夺关的英雄也就无从产生。同样,眼前生活就很好,没必要也想不到要想出一个什么理论来拯救世道人心。孔子要天下归人,老庄教人们修养自己,因为那时人们过得很苦,都想找个出路,于是,百花齐放。
司马迁说得好,人在憋屈了才会发出有震撼力的声音。屈原如果不是被排斥贬谪,顺顺当当地去参与政治活动,能否成为顶尖的诗人还很难说。想喊出自己的声音,还要有条件喊出来。太平时候的情况不一样,一是想不到要喊出什么,饱暖思淫欲,都追着去享受。而且平安了,就只怕有另外的声音破坏了好日子。当然只许自己演唱,不许别人哼哼,也是原因之一。
乱世,不同寻常的遭遇,更能启发人们去思考问题,也更能激起人们救己救人的冲动与恒心。所以,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思想者。我以为魏晋出产行为怪诞的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不过,事出有因,孔孟不好谈,就谈黄老;做人不好做,就去炼药做神仙;做事不好做,就不做了,躲远一点,去打铁喝酒睡觉甚至拿把铁锨,准备随时埋了自己。余秋雨先生列举了一串被杀了的文化人,那些人不光遭了难,似乎还表现了文化人的魏晋特色与潇洒。他们也在寻找拯救自己的路,万一躲不过,那就随便吧,倒在努力的路上,那是不如局人物的正常结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