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所当行
(2023-01-31 14:53:35)
“上行下效”,好词语。但好像禁止的意思多。一些事情,上不行,下就不效,有关社会风气,当然大事。可反过来说,有些事情,上可以行,下也可以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以身作则。说到这些,我想到了武则天。她为什么取名“则天”?我想一定因为古圣人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据说尧王爷是垂拱而治的,读《尧典》,水发得那么大,那个拱大概也垂不成。但是圣人这样说了,那一定就是。武则天想自比尧王,她虽未垂拱,大致说来,还“则”得不错,来了个古行今效。
上行下效的一个典型事例发生在大宋王朝。大闹党人的时候,以为写诗是“元祐学术”,所以禁止写诗。既然是政令,自然要执行,如果谁写了呢?打屁股一百板子。入冬了,纷纷扬扬一场大雪,太上皇高兴得不得了,“吴门下居厚首作诗三首以献”,称之为“口号”。皇上一高兴和诗一首“赐”,此后皇上不时有诗写出来,渐渐地大家相仿,于是诗歌又开始兴旺了。
上行,行所当行,这自然非常好;如行所不当行,大概有坏菜的危险。比如奢靡只风,自古是限制的,为什么限了又开了呢?有些上馋嘴忍不了,暗里开禁,漏了风,结果呢?当然是前功尽弃。听说四六文的时候,出语必须有典。这风气怎么吹起来的?不知道,好像当时的皇上也没有这毛病,那就是文人自己想出来的幺蛾子,把自己圈进笼子里。如果有一位皇上好这一口呢?比如好细腰那样,上一行,下都效,效得都站不起来了。
我说这些话,没有别的意思,而是以为开风气,往往在上不在下。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会弄出意想不到的奇奇怪怪,如果再加引导,就会刮起一阵风。比如东坡,可以算一个小上,他那个肉,一直火到现在;如果是皇上肉、皇上包子呢?那还不火得万山红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