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理
(2023-01-20 12:45:06)
今天大寒,艳阳高照。我真想对天空高喊:先生有理。
“先生有理”早就想喊出来,本来是想对着人喊的,但找不到对象,想对着喊的人那么远,即使近,也未必肯听。如果不喊呢?自己又憋得慌,于是就想对着天空喊出来。比如今年少雨,一冬天不见雪,前几天似乎要下了,确实也下了,可只有半寸厚,缓解不了旱情。农人在渴盼的同时,也不敢抱怨,因为居在沟沟壑壑里,毕竟要靠天,轻易不敢得罪。那么就只剩了一句话:老天是对的。我也附和一句:先生有理。
近来下了半寸雪,先生就更加有理了。久旱逢甘雨,几千年被称之为“四喜”之一,《神童诗》里就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了雪,不论多少,总是下了,颂歌应该有几句的。果然从嘴头到书面,不知说了多少!我这半拉子农民也附和了几句,表示自己是歌德群里的一员。
不知道考古先生是否考出了“随声附和”的合理性?但从电视里看了不少。有电视剧里看到“臣附议”,也就是同意某大臣的奏议。喊万岁大概也是附议之一种,大家都喊,便是万众一心:老皇上怎么活,都是对的;不管怎么做,也是对的。毫无疑问:先生有理。
有些事情不用考古,也不用特别留意,只要活到几十年,就会经历不少,这就是:今天有理的,明天也许就没理了。在有理时,雪片一样的文章,雷动的吼声,个个都是头头是道。可到又一个理来了,那些论证过有理且头头是理的智者,反过来又论证原来的没理,依旧是头头是理。我从鲁迅的文章——大概是《狂人日记》——里读到“翻天妙手,与众不同”,大才就是这样,怎么说总是有理的。
话说得远了点,再回到对着天空喊:“先生有理!”如果天空以为我在讽刺他,那也不怕。古人有六月飞雪,有天打雷劈等故事,说是老天爷动了心,出现了异象。仓颉造书契,“天雨粟,鬼夜哭”,特别吓人。我不害怕,既没有像窦娥一样地喊冤,又没有仓颉一样地道破了天机,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宽宏大量的天空会反感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