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躲闪闪
(2023-01-19 15:38:16)
老家有句俗话:“大理通天下。”老人说话常用,与后来听说的“有理走遍天下”差不多。那个“大理”究竟是什么理?因为听这话的时候我还很小,没听明白,后来想想,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规矩,道理吧。
我注意到那句话里的“通”,虽然不敢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可以用到不同的事情上,应该不会有错。有同事曾说我有暴力倾向,因为我喜欢看拳击。拳王争霸赛,几乎是都看。至于为什么喜欢看?我自己也说不上,大概只有用暴力倾向来解释吧。有一个反证,我觉得可以驳倒他们,就是我从小到老不记得什么时候暴力攻击过别人。拳台上那些比赛的拳王们,尤其是重量级的拳王们,一边攻击对方,一边又躲躲闪闪,体重那么大,而躲闪又那么灵活,还那么能挨揍,实在难以想象。
近几年电视里看健身节目,一身腱子肉的教练,肩,臂,胸,腹,腿,那大块鼓起的力量,真让人羡慕。其中教练的一项就是躲闪,躲闪中出拳。躲闪是保护自己,出拳是攻击对方,以取胜为目的的运动,这是很好的办法,应当写进《孙子兵法》里面去。人堆里厮混的,都应该学一点躲闪术,未雨绸缪,保证安全。
关于躲闪,我们的古人没那么暴力。古书里有“不目逃”,说这话的是圣人。所谓“目逃”,大约是不敢直视吧?故意移开目光。后来的词语里有“目光闪烁”,可能是同一个意思。说话也有同样的情况,“闪烁其词”,词典里的解释是: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走路有时候也会出现,不是大大方方地走,而是鬼鬼祟祟,总像躲着人。我们不愧的和善的民族,躲闪这个技巧,不是用到拳台上争强,而是用在看人,说话,走路上,处处表示躲避,退让,尽量避免冲突的东方文化美德。
如果深一层问:为什么要躲躲闪闪?答案自然与拳台上的角力相同:保护自己。不论看人,说话,走路都避开强势者的锋芒,让自己获得眼下的安全。这是否可算一条智慧?我想应该算是吧,弱势者除了隐忍,躲闪,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