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者流”
(2022-11-06 13:50:00)
古时有“九流十家”之说,其中有一家是“小说家者流”。这里的“小说”,与我们现在把故事称为小说不同,它指的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也就是谝闲传。里巷的闲谈有什么意思呢?有必要记下来吗?
但是古代的帝王要了解这些。《诗经》里有一部分叫“国风”,据说就是天子委派采风官到民间采集的民歌,依此来了解民情。这些采风制度,到汉代时还有专门的机构——乐府,负责采集民歌。我读国风里的诗篇,反映民间疾苦与情绪的有,但不像是民歌,也许那时候的民,唱起歌来水平特别高。而汉乐府里的诗,有一些确实像民间平常人唱出来的歌。
至于小说,班固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稗官,有人说是小官,小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大概在七品芝麻官之下吧?还有人说,“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这就是说,稗官虽小,那也是“王者”特意加设的,他们的责任,就是把从街巷里听来的风俗闲谈,讲给王者听。
我们知道,王者有王宫,王城,王畿,然后就是王国,即普天之下。太平时期没什么事情,王者生活在王宫,偶尔在王城里微服微服,调剂一下生活的枯燥。但他还想知道得多一点,这就像我们细粮吃久了,就想吃一口粗粮一样,而自己又不能出去,于是就不断地想象:白胡子老汉没牙齿的老太婆,闲下来都谝一些什么?那些泥腿子农民扛着农具下地干活时,放开嗓子吼一声,唱的都是什么词儿?这些在民间很平常的事情,在王宫里却是很难听到的新鲜。于是派一个“稗官”去打问一点,讲给王听。
采风官去采集民歌,稗官去采集小说,说得好一点,就是想听到一点民间的声音。奇怪的是,“九流十家”里有“小说家者流”,却没有“诗歌家者流”这一家。说起来也很平常,不论什么人,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歌。所以写诗的人就给自己戴高帽子:诗歌是贵族才能享受的。输了不认账,还要嘴硬,这正好是我们的性格特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