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百亩之田”有多大?《王制 ·
陈澔集说》:“百步为亩,是长一百步,阔一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只脚跨出去叫跬,也就是半步,两个半步就是一步。我估计不准确,古人的“一步”,应该不足两米。按一米五算,一亩大约二百多平方米。也就是说,古人的一亩,相当于现在的三分之一亩左右。那么“百亩之田”,也就三十来亩。那时的产量一定很低,估高一点,按每亩100斤计算,三十多亩也就产粮在3000斤到4000斤之间。而且按当时的十一之税,抽去三四百斤,节约一点大概也可以凑合够吃,如果遇到荒年,那就要挨饿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五亩”,应该就是那百亩之内的数,那是宅基地,又是桑林,用现在的单位计算,也就一亩多一点,既要养鸡鸭猪狗,又要种桑养蚕。奴隶制下,奴隶的生活,最好也就是这样。虽然规定“田里不鬻”,但买卖兼并在所难免,所以农民失去土地,就成了真正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