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少不更事的艺术家(我只能这么说)对鲁迅提出质疑,其中一个方面是: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都不英雄不体面,甚至以为鲁迅留学日本,所以亲日而贬损中国人。这真让人哭笑不得,说鲁迅亲过几个日本人,大概是事实,比如藤野先生、内山完造等。如果说他亲日,应该不至于。
小说里的人物,从来都是有选择的。《西游记》里没有贾府的公子小姐,《三国演义》里也不写唐闺臣和多九公。人历来就有不同的类型与阶层,小说也在取材上有所偏重。《水浒传》写英雄,《红楼梦》写体面人,“三言二拍”写及平民,却涉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各得其所的套路。写最底层人们的命运遭遇,我不敢断言,大概鲁迅是第一人。而且他要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哀其不幸”,那“不幸”是什么造成的?即使地主的鲁四老爷,也不能算是坏人,他的观念意识,是耕夫乞丐也都有的,那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共有意识,它维持了一种秩序,又导致了数不尽的悲剧——生活悲剧,性格悲剧——能透视这一点的,鲁迅是唯一的一个。
写帝王,写英雄,写体面人,写平庸人,写遭难人,选材的不同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眼睛与心思去写。要说只有写体面人才能争光,才能让子孙们不感到丢脸,所以小说里的人物就必须英雄体面,以满足子孙们的虚荣心,我只能摇摇头,表示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