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集外集拾遗》

(2022-08-17 20:08:12)
标签:

杂谈

      鲁迅文集,《集外集》之外,还有《集外集拾遗》,收集散落的杂文诗歌。书未完成而鲁迅逝世,由许广平续编完成,后又加以增补。这本书,是有可能遗失的一部分,文中许多篇目曾经响及一时,我还没读到这本书时,已经听说了一些篇目,比如《老调子已经唱完》:“我想,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有一些句子,我忍不住要引出来:“因为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了,明天做起来,也还是‘仍旧贯’的老调子。”“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却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翻四复的唱不完。”
      所有的民族都有缺点,但肯承认自己民族的缺点的个体并不多,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更加不易。从这个角度看,鲁迅先生的眼光和胆识,是独树一帜的。他先学矿,知道剥过或者洞穿地皮才能找出真矿;后来学医,知道解剖要稳、准,且不留任何情面。弃医从文之后,他要战斗,他的战斗对象,除了糟糕的现状之外,就是历史痼疾,他给自己的任务,就是剖开给人看。
      《做“杂文”也不易》是一篇文体之争的杂文,其中对杂文的作用,作了简洁精辟的阐述:“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如果没有显微的本领,没有“照”“看”的眼光,没有研究的耐心和解剖的勇气,就写不好杂文。
      鲁迅为后人贡献了杂文的典范,就如屈原给后人贡献了“骚”体一样。可惜宋玉们不缺才气,却缺胆识和勇气,于是《离骚》就成了绝唱。泉下的屈原如果有知,一定会感到寂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活
后一篇:明天早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