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杂文”

(2022-08-05 18:24:37)
标签:

杂谈

      什么样的文章是“杂文”?实在很难说清。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 · 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有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不管文体,什么样的文章都夹到一起,其内容、写法都很驳杂。这个意见,很多文章放到一起诚然不错,可拿出一篇文章来,那可就困难了。
      也是在同一篇《序言》里,鲁迅先生曾经说他的杂文:“我只是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是几个小钉,几个瓦碟……。”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杂文的背景是很重要的,他是在黑夜里“摆地摊”,其”摊货”自然就有夜里的色彩。他一直在寻找、争取光明,对有增夜的黑度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揭露与讨伐。梁实秋先生之所以只写雅致散文,大约因为境况不同,黑夜并不以为是黑夜,国之灾难并不以为是灾难吧。而鲁迅却不是这样,他主动地肩起了呐喊的责任,要快捷,要锋利,杂文自然是最有力的武器。
      其次,杂文“小”,“几个小钉,几个瓦碟……”,的确很小,很不起眼,但却是贫人生活的必需,轿车飞机大别墅,自然是很好的,可对一般民众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杂文就是小东西,面向普通大众、对他们的生活有所裨益。面向大众发声,这应该是杂文的一个特质。
      但鲁迅先生还是没有说及文体,大概因为杂文的写法比较灵活的缘故吧。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非常明朗了。杂文就是:面对机体上的病灶,它就是解剖刀。反语,讽刺,幽默等都是它的手段。其讽刺,应该是热讽,而冷嘲、敌意等必须慎用。在这一点上,《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上世纪《青年报》“秋实篇”专栏里的杂文,可以提供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奔向前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