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似的风

(2022-07-20 15:03:27)
标签:

杂谈

      历史就是一本庞大的教科书,许多事情,原先的与后来的颇有相似之处。俄乌正在交火,其实质好像是乌克兰替西人消耗俄罗斯。乌克兰不能全身了,而米国先生与米旗一伙,说不定真捞着了。俄乌本来是一锅,后来分家了,现在打起来,这算不算是米先生们的以俄制俄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当年日本人闯进来,有一条策略就是“以华制华”,占领一块地方,委派中国人做地方官替日本管理,组织了几百万皇协军,用来与抗日军打仗。很奇怪但也成了事实的是,替日本人打杀自己的同胞,竟然也有争先恐后的。莫非真以为仅仅如大清变了民国么?
      大约三十年代吧,与日本人正在恶战,而却有“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须消灭了自己以外的阵营,倭寇日趋挺进,一片片扩大践踏范围,似乎倒是第二步。满清要亡了,列强纷纷闯进来,无恶不作,但却有“宁与外人,不予家奴”,制定这个国策的,好像是西太后
      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大概是鲁迅先生创作的全盛期,1933年1月至5月,就有杂文四十三篇,发表于《申报》的《自由谈》,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于是不久便不能发了。当年十月结集出版,文集名曰《伪自由书》,意思大概是:即使是“自由谈”,也是不能自由谈的。那所谓的自由,不过是虚伪的招牌而已。
      合调子则留,不合调子则去,这自古就有的,本来没什么。如果非要挂一块好看的牌子来遮掩,那也许就有点什么了。《伪自由书》很有味道,《天上地下》《以夷制夷》《从讽刺到幽默》等篇,我敢说,那样的杂文以后定然少有。鲁迅先生在《后记》里说:“将来的战斗的青年,倘在类似的境遇中,能偶然看见这些记录,我想是必能开颜一笑”,更明白所谓的敌人者是怎样的东西。”
      时代过去了,说不定还会吹同样时代风。历史还会重演,这是人们的痛苦,也是让人们变得聪明起来、抬眼多看的教科书。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倾听
后一篇:重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