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趣的古人
(2022-04-02 18:19:33)
据说周公旦正在吃饭,一口面条刚入口,就有通报:有贤求见!周公旦吐出面条,趿拉着鞋子就去见客。还有一次,他正在洗头,有通报:有贤求见!他顾不上擦干头发,一手握着滴水的长发去见客。正因为这样,贤人都投奔他,使得大周人才济济,国家富强,一传八百年。后来曹操因为思得贤人,对周公特别崇拜,写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那里也是人才颇多,但周公成了美谈,而曹操成了花面。
明太祖是穷人出身,最怕浪费食物。有一天他正在内殿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还没有嚼碎,宦官报告:国师刘基求见!朱元璋顾不上继续啃咬,只把嘴里的匆匆地咽下去,剩的半个烧饼随手扣到碗底下。刘基进来,就发现了那个扣着的碗,行完君臣之礼,很奇怪地看那只碗,朱元璋注意到刘基的表情,机灵一动,指着那只扣着的碗问:“国师先生深明数理,能不能猜到碗底下是什么东西?”
刘基大概已经知道是烧饼,抠门的皇上,上顿吃剩的烧饼,下顿还吃。但他不好说破,装模作样地仰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掐着指头算了算,才说出一句话:“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口,这里放的是食物。”揭开碗,果然就是。
朱元璋早就想问问天下后世,趁这个机会问:“天下后世之事若何?”皇上一次一次地问,刘基一次一次地答。先是“泄漏天机,臣罪非轻”,朱元璋赐他免死金牌,之后,刘基就用诗回答皇上,模模糊糊,亏了朱元璋悟心好,多少能明白一点。结果怎样?朱元璋相信大势天定,所以大明的未来让他失望。历史还得继续,兴兴衰衰,说到大清,说到大清之后。那次谈话记录下来,就是《烧饼歌》。
袁世凯有只珍贵的玉杯,慈禧太后赐的,他特别喜欢。那原来是慈禧盛汤的,袁世凯也用来盛汤。一天中午,一位丫鬟盛了参汤给袁世凯送去,还没递到手里,不小心掉地上,碎了!袁世凯勃然大怒:“我枪毙你!”丫鬟吓坏了,急中生智,战战兢兢地说:“我刚才看见您身上有一条龙,吓到了,所以……”袁世凯听了非常高兴,心想: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丫鬟所见,证明自己是真龙转世,于是便产生了做一回皇上的想法。据说袁世凯复辟帝制,就缘于这个故事。
周公只做周公,曹操不想只做曹操,朱元璋想知道以后,袁世凯想做个皇上。理想不同,但都是能干人,可结局不一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