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说闲话
(2022-03-19 19:47:16)
闲人了,还不能完全清闲。算了,不说这些,说说教育这个热门。由于热,关心的人就多,积累经验的人就多,发表见解的人就多,研究规律的人就多,谈自己经验成就的人就多。有关教育的书报杂志,为发表那些文章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好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我上一年级时,我们的村学刚开张,一名老师,三十几个学生,四个年级。课本有语文,算术,手工劳动。算术先认数字,再从1+1开始学习。语文复杂一些,第一课:a
o e。拼音字母学完了,就认字,第一课:日
月
水
火。三年级时不能正常上课了。历史证明,我们这一代人,即五零后,成才率低,杰出人少,挑大梁的时间短。原因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大概输在起跑线上吧。
起跑线问题,我们以前没听说过,这几年常听,觉得有点道理。我们的上一代人,听说启蒙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就是《上论语》《下论语》《上孟子》《下孟子》等。只是听说,不知对不对。我们的前辈中杰出人物、优秀人物那么多,是赢在起跑线上吗?我想象,革命老前辈里的那些英雄,大多数不是在学校里学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现在所谓的“国学经典”,许多前辈也许根本没见过。
再之前怎么样?读鲁迅的文章,知道有孔乙己,丁举人,前者读书失败,是不是与起跑线有关?丁举人肯定是起跑得很好。再往前就是范进了,功夫型,多跑了几圈,成才了。再往前呢?步子迈大一点,就到孔子那里。孔子,大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成就很大。但我想,如果在现在,社会宽阔,人才需要广泛,说不定孔子会教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如果是现在,范进未必会坚持去考科举,孔乙己也不会拿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来显摆。社会的需要出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没错。
人才要学校培养,更要社会培养。当社会拓宽了用人渠道,在学校里学到一定书本知识的青年,在工作岗位上,很快就成长起来了。所以起跑线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跑道”,没有跑道,再优秀的跑步健将,也没法成为体育人才。
回头看那些论文,大多数都在课堂里讨技巧。一根标准横在前面,考分见分晓。曾经忧虑过高分低能,应该忧虑得正确;这几年好像不说了,什么原因?我的浅见,大概是跑道多了,有能无能,跑道上跑几圈看。我刚参加工作时,论资排辈,干部,工程师等,年纪都很大。现在除干部之外,年轻的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才那么多,各行各业人才济济。这种情况,起跑线的功绩不能抹杀,跑道的功劳,应该更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