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饼金子

(2022-03-12 19:45:53)
标签:

杂谈

      真奇怪,越想什么,就越没什么。我梦想捡钱,可自己不多的几元零花钱动不动就丢了。丢钱当然很丧气,可也没有如丧考妣,伤心,懊恼挽不回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再节省一点。
      读过几页书之后,就知道真有古人不爱钱,羡慕死人了。让我最羡慕的一个叫管宁。那个故事被印在各种书里,在人眼前晃来晃去。故事说,管宁与华歆在园中锄菜,发现地里有一片黄金,管宁没看见一样继续劳动,而华歆捡起来看了看,又扔掉了。那可是金子!要是我和他们一块儿劳动,他们不要,我要。
      好像那时候有一种风气,就是不爱钱。读了书可以清谈的人、读了书踏上仕途的人、似乎还有铁匠酒鬼等等,都有这脾气。我不知其详,有一点应该没有错,就是:晚年的陶渊明在想去邻家蹭一顿酒饭的路上,如果看见一个金饼子,说不定他会捡起来去换酒喝。
      钱是财富,财富是人们劳动创造的。人最不应该浪费的就是劳动换来的成果,有文章说,某一位吃完饭,发现餐桌上米饭粒儿,立即捡起来吃了。几粒米饭能增加多少营养?不吃它又会损失什么呢?但捡起来吃了,这就值得赞许,因为那是珍惜劳动果实的表现。
      管宁他们看见的金饼子,一定是某个人劳动的结晶,没带好丢了的,因为那块菜园又不是金矿。捡起来,能归还给原主人,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能呢?可以交给警察叔叔。如果数额大,还可以报案。如果钱小,穷折腾没什么意思,大可以自己装兜里,不想用没关系,像管宁,华歆这样的人,可以作为奖励给下人,他们一定不怕污了灵魂。
      所以我觉得还是捡了的好。听说魏晋时有“风骨”,不捡金饼子,大概属于“风”吧?那阵风大,都朝风的方向倒去了。不是要显示品高么?那就彻底一点。一块金饼子,在故事里,管宁拔了头筹,得了不贪利的好名声。华歆心里想要,为了面子,拿起又丢了,其目的也是要得不贪利的好名声,结果弄巧成拙。
      我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二人锄菜发生的事情,按理,不会有别的人知道,那位并不在场的刘义庆,他怎么知道的?我觉得华歆说出来或者记在日记里的可能性不大。管宁有可能说出来,也有可能记下来。觉得自己做得好,记下来鼓励继续加油!
      当然,这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最关心的是那块金饼子,它不会永远丢在那里,不知被谁捡去了。捡去的人很满意品味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火山口
后一篇:残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