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领会《正义论》----1.关于无知之幕的理解
(2015-01-05 09:04:39)近一个月来有抽时间来读罗尔斯的《正义论》,颇感晦涩艰难,”从去年读到今年“,仅仅通读十小节左右,脑中已经混沌一片。
《正义论》中关于无知之幕的概念是这本书中比较著名的观点,于是特地将之拎出单独讨论一下,也希望这种方法能保持下来,成为一种个人的读书方式,毕竟”学而不思则罔“。现在也许正是处于这样一种迷惘的状态之下,是时候停下脚步总结一下自己这几个月的读书成果了。
”无知之幕“位于《正义论》第三章的24小节,第三章的主题为”原初状态“。作者要讨论的是”对最初状况的可取的哲学解释,“而”无知之幕“的概念是描述最初状况特征的条件。笔者猜想(现阶段仅仅能做猜想)作者是要在论证”用于可取的解释的特征是合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命题之前,先对条件做一个设定。类似于在物理中研究物体运动时假设出的一种无重力无摩擦之环境。
那么无知之幕究竟是何物?作者说这是一种能够”他们不知道各种选择对象如何影响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仅仅在一般考虑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价“的东西。(请允许我用”东西“这个词来形容)按作者的观点,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以适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关于如何界定“无知之幕”,罗氏给出了三点假设。第一点,假设没有人知道他的社会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理智与力量。第二点,没有人知道他的善的观念,其合理生活计划的特殊性,以及他的心理特征。第三点,他们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这个社会能达到的文明水平。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关于他们世代的信息。通过这三点假设,“无知之幕”的整体外围框架被构造起来。
对于自己的“无知之幕”可能会遇到的非难,譬如“排除所有的合理信息会使原始状态的含义变得难以把握”,以及“无知之幕的条件是非理性的“这两种观点,罗氏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对于第一个问题,罗氏认为原初状态的假设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重要的是把原初状态解释为一个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适用的观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在无知之幕中。每个人都是同等境遇和理智相似的,”如果有什么人经过某种必要的反思之后认为偏爱某种正义观“,那么他们所有人都会这样做,并且通过某种一致的契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无知之幕是多数人的理性思考的产物,无知之幕中产生的正义结果不是偶然的自发产生的。
构建“无知之幕”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可以将问题简化并深化为一个更宏大的理论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对于原始状态的定义可以使我们得到具有期待性的结果。无知之幕可以帮助我们剔除各种使问题变的复杂化的triggering reason,”这种考虑有利于正义的两个原则和非功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