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4b8fKFgy6UffXWJWe8e&690万代频道 Creators Selection Vol.17 冲方丁" TITLE="【访谈全文】2014.12.25 万代频道 Creators Selection Vol.17 冲方丁" />
揭载:
http://www.b-ch.com/contents/feat_creators_selection/backnumber/v17/
由业界名人来推荐动画!Creators
Selection
创作者回顾自身和自己作品的连载访谈。儿时非常喜爱的动画、带领自己进入业界的冲击性的作品、作为原点的动画体验的回忆、关于自己作品的轶闻趣事等等,探听充满魅力的介绍!
第17期(2014年12月25日发布)
编剧家:冲方丁
访谈
采访
著者:冰川龙介
凭借《天地明察》等多部畅销小说闻名!
参与《苍穹之法芙娜》、动画世界中构筑故事的秘诀是?
通过在《双面骑士》《攻壳机动队
ARISE》等诸多作品中将文字与影像融合在一起得到的经验中所看到的日本动画拥有的可能性,将夹杂着他充满国际性色彩的童年时光向您讲述!
这是创作者们一面回忆着作为原点的动画体验,一面回顾自己和自己作品的访谈。本期,我们迎来了凭借Mardock系列、《天地明察》、《光圀传》等诸多畅销小说闻名、并以担任《苍穹之法芙娜》、《双面骑士》、《攻壳机动队
ARISE》等动画作品的系列构成及剧本而活跃着的冲方丁(Ubukata
Tow)先生的登场。
从如今迎来10周年(译注:本访谈发布于2014年)的法芙娜系列开始参与动画,其中的契机是什么?从中收获到的是什么?此外,《攻壳机动队》新系列启动的意义是?孩童时代,从与在海外接触到的动画作品连绵相关的“COMMUNICATION”体验、动画作为与小说截然不同的共同作业形式的有趣之处、到(作品)类型的可能性,都展现了他创意宽广的一面。将文字与影像相结合的创作者的灵感和技巧,本月也将为您娓娓道来!
最新作《苍穹之法芙娜
EXODUS》与人气的秘密
——首先想向您请教一下最新作《苍穹之法芙娜
EXODUS》与时至今日的法芙娜系列。关于最新作,您直观的感觉如何?
冲方:这次有了准备时间,凭借CG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画面的质量,是一部完成起来非常顺手的作品。积累了10年的经验,可行之处与不可行之处,我和STAFF们一同逐渐弄清楚了,在这基础上要做的事情也增加了。变成了一部非常有制作价值的系列作。
——就您自身而言,也将其视为了一部特别重要的作品了吧。
冲方:这是当然的,对于我而言这就像动画作品的出道作一样,也从中受益良多。因为生来第一次编写的剧本也是《苍穹之法芙娜》(2004年第一作)的第19集,所以感触颇多,也有很多人情世故和恩情的成分,即使将其他所有工作都放下,也要接下这部作品。
——是全力以赴的意思吧。能够长时间吸引粉丝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冲方:制作组对角色们的留恋一次也没被分散,遍及各个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群像剧是演活了吧。除去角色之外的要点,就是关于小岛的描写、机器人的设计,还有特效,以及对FESTUM这种存在,也和观众一道抱着依依不舍之感,有趣的部分也有很多。然后就是在根基上有着“交流(COMMUNICATION)”“对话”这种很强的主题。制作组与观众们能在这一切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说实话能延续如此之久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切身感受到了“这是观众们所养育的作品”这一点。
——初期的时候,反响就很强烈吗?
冲方:当时的网络环境还没有像现在那么便捷,但即使如此也感受到了“这部作品被深深爱着啊”。EVENT上,能看到观众们的表情,也有直接对话的机会,一面为了不辜负当时感受到的爱,另一面则想着即便如此、也要将这个世界这样推进下去,希望以真诚的态度将这些传达给观众。
——于是“对话”、“COMMUNICATION”与作品内容遥相呼应了呢。
冲方:的确是重合了。但也并不是“采纳(观众)要求”这么单纯。如果只是从无数的意见中采纳只言片语的话,就会变得不明所以了。并非是这样,而是意图在与观众的关系方面,让“共有这份痛苦吧”“共有这份祝福吧”作品中的这些句子,仿佛就这么等着出现一样。观众们一面对此有所反应、与我们有所共感时,就能无一例外非常好地代入角色的情感。这是一种令人吃惊的、非常有趣的关系。特别是一骑与总士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友情,而是既彼此伤害否定又逐渐互相肯定,将微观的人物关系与宏观的战争之间形成对比的意图也很好地传达给了观众,这一点我很高兴。
——与观众之间的同心协力感,在动画中也算是稀有的吧。
冲方:这应该是将各种要素相吻合的结果吧。比如说angela组合,将动情的LIVE作为实现与观众们一体感的“平台”,参与制作的人全员都藉此有所收获。相互之间受到了某种积极的影响,由此会产生第三种全新、未知的事物萌芽的感觉。说到意外感的话,借由声优们的演技,角色的生死也渐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声优们灌注活力,(角色)由此成长。(当时)一边接受着这些一边编写着剧本,本不应该这么早就死去的人,像是被什么引导着一样,选择了自我牺牲。但相反地,有些在草案中应该牺牲的人,反而纹丝不动地生存了下来。像这样的作为(角色的)人生轨迹一样不断变化的地方,非常之有趣。而这也并非因为制作组的某个人下了命令,大家就要遵从,而是给人一种自然发生的“不得不变成这样吧”的感觉。
——全员一起向前迈进,真是很独特的感觉呢。
冲方:音乐来说就是振动(groove,高昂感),有音乐会一样的感觉。不仅是第一季,TV特别篇和剧场版《(苍穹之法芙娜)HEAVEN
AND EARTH》也被活化着,一直产生出新鲜的振动。“哇啊,总士回来啦!”之类的,我们也很吃惊(笑)。就像本应告一段落的故事,变成了“喂,又开始啦!”这样。有一种观众们和我们一起不断地推开门扉的感觉。我觉得这大概就是这部作品的魅力吧。写着写着,接下来会如何,变得连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了。这一点我自己也觉得很享受,获益良多。
——有这些经验奠基的此番新作,是怎样的感觉呢。
冲方:最初《苍穹之法芙娜》在企划的时候,就有“岛
群像剧
机器人三根顶梁柱”这样的主题要求。也就是说,在小岛这个被限定了的群体(community)中,描绘高浓度的人物关系。但是这次要做“小岛与世界”这样的对比。岛上的孩子们知晓了外面的世界,受到了外来世界某些事物的影响。藉由世界变得广阔,关联性也会渐渐扩大吧。我相信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成长的形态吧,并为此而努力制作着。
——具体一点,会变成怎样的故事展开呢。
冲方:目前为止,岛外的人们在思考着什么,这种都是非常零碎的。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类军领导和将军、新国联的高层,只接触过处于这种特殊立场的一部分人群。但是,更加普通的人们、人类军的底层士兵们,他们在思考着什么,通过这些部分的描写,也将逐渐给岛上的孩子们带来影响。可能会变成敌对关系的人类同胞,在紧张的气氛中迈向和解与协作之路。既能非常生动有趣地去描绘“Festum、小岛、世界”这三足鼎立一样的关系,我的目标还包括将所有角色、他们的人生轨迹、生存方式好好地写到底。龙宫岛航路前方的未来,我强烈地希望各位能去见证。
——那么新的观众们感觉如何呢?
冲方:多亏了这样的网络播放,在前些日子的event上,看见了不少年轻的观众。一面是通过网络共享信息,不禁感叹这么复杂的故事也能跟得上我们的节奏。虽然在某些部分让角色强行背负了太多,但除此之外,都是以与自身相符的方式生存着的,所以也总能与年轻观众们容易产生共鸣吧。对于有着相同烦恼的观众,我觉得能感同身受吧。
——第一作在当时,就给了我一种“这是9.11之后的动画”的实感。
冲方: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之后,对“单方面干掉对方这样真的好吗”产生了疑问。将与对方相关的一切存在都歼灭掉的胜利,已经不可能了吧。另一点就是海湾战争时期,名为“电视另一头的战争”这个短语。由于媒体直播战争的实况直接将信息传递了出来,所以出现了我们这边正在吃晚饭,那边的沙漠上正在相互残杀,这种隔阂感。虽然也有过“让十几岁的孩子们像这样死去的故事合适吗?”这种议论,但大家反而有了“不,正因为是这个时代,才不得不这样做”这般的使命感。虽然我是中途参与编写剧本的,“动画中有关生死的描写的底线到底在哪儿”这个话题已讨论过许多次了。也就是与“动画应该是更和平且治愈的”这样的风潮正面冲突。而观众们也表现出了对此的理解、我们也发现他们有这样的需求……
参与《法芙娜》的契机、和小说的差异
——问题的顺序有些颠倒,请见谅。原本参与《法芙娜》的契机是?
冲方:虽然我是小说家出道的,但也在多个业界里兜兜转转。出版界把“文字脱离”(译者注1)这句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归结于“游戏、动画、漫画的流行”,是否真的如此,我想去确认一下。籍此开始了与KING
RECORD公司的来往,突然有一天,大月(俊伦)先生与中西(豪)先生这两位金牌制片人来找到我,跟我说“拿到了播放档期,但做什么题材还没有决定。十万火急地给我写出来!”(笑)。于是我被告知主题是“岛?群像剧?机器人”,而在回当时的住处——福岛的新干线上,一股脑写成的,就成了《法芙娜》的原型了。还跟我说了“主角方就算全灭也不要紧。或者说要那么刺激才好。”当时觉得好极端啊,但之后发现有正确地抓住观众的需求,感到很佩服。
(译者注1:“文字脱离”是指在识字率高的国家,文字媒体的利用率反而下降的情況。)
——一开始就被扔了一记非常强势的高速球呢。
冲方:当时想着得赶紧回敬一球。于是那时写完送上了会令人觉得“真麻烦”这种程度的设定和26话分量的草案,结果被吐槽“这得花多久才能印完啊”(笑)。果不其然,对方好像“怎样才能把这个做出来啊?”这样困扰了呢。把“群像剧”以6个家庭展开,三角关系、四角关系,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写进去,如果敌方的外星人也是有生命的,该怎么办呢?等等,在可能的范围内把要素都塞了进去。这对于我自己来说是第一次,对于其他的很多人而言也是第一次,最后从结果上说,能够毫无顾忌地彼此意见碰撞,真是太好了。总之只有时间是紧得要死,即使剧本要从头重写但离截稿日也只剩两天,从配音现场赶回家的路上的电车里重写草案、而第二天早上就交稿,经历了这样的修罗场(笑)。
——由这紧迫感而孕育的东西,好像有吧。
冲方:真是让主角们的痛苦与自己的痛苦高度一致地联系起来了,“没有退路的感觉”也深深地能和观众们有共通感。
——这种感觉和小说不同吗。
冲方: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作,这里的不同就能说明一切。对于我而言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动画制作中,有A跟B在的时候,并不是说会产生AB,而是商量后的结果就变成C了。C、D……不正常起来甚至会演变成Z,所以由此会产生出什么,完全无法预测这一点很有意思。而且拥有“监督”身份的人有好几个,比如音响监督三间(雅文)先生在指示里“那么这个角色,这样吗?”问我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化,一瞬间大家就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本来也打算投变化球,但不如说是明白了眼前正在突出这个角色的本质,发现了“原来这家伙是这样去燃尽生命的吗”,也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早早离世的角色出现呢(笑)。
——在动画制作现场,那种临场感非常重要呢。
冲方:最初也有走弯路的时期。逐渐找到方向了是在第7~8话左右吧。从那时开始,大家向前冲的样子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呢。《法芙娜》每次在确立新企划的时候,“又来啊!?要老命了——”都会这么想(笑)。作品中的台词也常常被用到制作现场,比如“这是消耗战——!”啊“因为痛苦就是祝福”啊之类的,staff们也一脸认真地开始说起来。能够参加一部全员都沉浸其中的作品,真的非常幸福。
——与小说的不同之处,还有别的什么吗?
冲方:那就是“用耳朵倾听”吧。小说是用眼睛读文字的,但是动画是靠音声和影像来捕捉的。同时用这些解释着作品。当台词被误解后,那个人的心中就会一直误解下去,经常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解释。相反地,从中也会诞生出新的核心词组,不过形式非常不固定,所以我觉得会产生一种兴奋感吧。小说的读者多数怀着“想要读出作者的意图”这样的心理,只用五十音符号就能捕捉到全部含义的文字,在这么多媒体中是最为数字化的了。正因如此,有了想象的余地,字里行间也就有了很强的让人想读下去的性质。由于影象和音乐是模拟的,完成的东西就是全部了,之后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解释呢?会走向这样的方向。相互之间是连环套的关系。
——原来如此。您自己也是写东西的人,但这些真正被影像化的时候也吃惊过吗?
冲方:在思考《法芙娜》中雷击枪(Ruga
Lance)这个设定的时候,有想到“这个会变成怎样的画面呢?”,但很顺利地就表现出来了。能站在代表性武器的地位上,也得归功于图像的感染力。即使FESTUM金色也用得太反复了,因为我起初并不知道在动画里很难运用的颜色是啥(笑)。
——那种发光和反射,不通过数字化是很难体现的呢。
冲方:我写的是 “美丽的敌人”这样的东西,但这种美丽逐步升级、金色的分层数也在增加,最后进化成了金属和陶器都不会加入的那种效果处理,真是太厉害了。小说的话越描写就变得越难懂的部分,但影像一旦能和观众们共享的话,就能更加地突飞猛进了。这就是(影像的)强处。
——和羽原信义监督一起工作的感觉如何?
冲方:他真的是非常温柔又很热心,是一位温和的领头人。他基本上是属于画面的那边世界的人,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情感。由于情感大致都会产生相互碰撞,所以音响效果方面的情感、作画方面的情感,还有剧本方面的情感,这三者的冲突之中,一直能孕育出某些东西。就这个意义上说,是非常棒的现场呢。当然也包括平井(久司)先生和能户(隆)先生在内,所有与作品制作相关的人,都给我一种正面碰撞的感觉。所以就算过了10年,还是能像以前那样去做困难重重的事情吧。
——已经在EVENT上先行放映过了吧,反应如何?
冲方:在观众席和观众们一起感受过气氛了,真的非常棒。想让他们笑的地方也笑了,想让他们大吃一惊的地方也震惊了。常年的相互接触,(让我们和观众)形成了像彼此都摸透了对方感兴趣的地方一样的浑然一体感了。敬请期待。
在海外时对动画的原生体验,以及商业出道的契机
——这个连载栏目涉及到有关动画的原生体验,冲方先生的话听说您幼年时在海外(新加坡、尼泊尔)居住过,所有会有独特的体验吧。您是怎样接触到日本的动画和漫画的?
冲方:因为日本的作品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评价了,最初知道《AKIRA》也是通过老师正在读的英文报纸。被问到“AKIRA是什么意思?”,“是人名。”“什么意思?”“呃,像‘闪亮的’那样的感觉吧。”因为有了这样的对话,对于我而言,日本的东西在海外的学校引起话题,是有很深刻印象的。其他的,陆续也有像《风之谷》啊《机动战士高达》等等碎片一样的信息出现,但完全前言不搭后语。不管怎样,那是连买一本《少年JUMP》都要8000日元左右的时代,就算拿到了动画的VHS录像带,也几乎没有配音和翻译,于是我被同年级的德国人啊美国人、韩国人、埃及人叫去“给我翻译一下”了呢。
——不单纯是所谓的海外,多国籍的感觉也很强啊。
冲方:因为是国际学校,一个班级里30个人,全班人种往往都不一样的。由于宗教观也不同,解释也要区别开来。比如说到《高达》,就被问道过那里面的“联邦军和吉翁军,哪一方是基督徒?”因为作为基础的常识就是不同的。《AKIRA》中,也一会儿是TETSUO(铁雄)、一会儿是KANEDA(金田)的,名字(first
name)和姓氏(family
name)混用的情况,他们不能理解。彼此的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为零的地方,从那里开始由我来翻译,由此形成了COMMUNICATION(交流)的契机。我喜欢的东西,能让德国人啊埃及人啊伊朗人都喜欢,《机器猫》孟加拉人也对我说过有意思。我觉得这不仅是娱乐,而且也成为了对我自身的训练吧。
——很有趣呢。与《法芙娜》的主题也相互联系着的感觉呢。
冲方:COMMUNICATION(交流)这一点,正是那样呢。最困难的应该是吃饭的问题,对于正吃着自己的宗教上所禁止食物的角色,他们对这样的角色是绝对无法移入感情的。当时的这种回忆真是数不胜数,但毫无预想的解释也嘭嘭嘭地迸发出来了,非常有意思。将《机器猫》变成字母,就变得和“做梦的人”(Dream
man)的拼写很近似了,于是大家就“Dream
man,Dream
man”地叫了。看事物的立场,没有必要都是一个方向。说到这种印象有所发展这一点,正是我心目中重要的原生体验。
——那么,想要写小说的契机是什么呢?
冲方:因为我从漫画及动画中已经收获颇多,就很憧憬那些不需要翻译、直接能传达给别人的载体,所以最初想走向绘画的世界。因此就学习绘画,高中时代也担任了美术部部长,虽然有办展览会,但身为部长的我却没画一张画。那次被老师催促的时候,突然察觉到了什么。《将来要画的画,为什么会存在?》这篇文章,是我一直在写的。于是“咦!?”了一下(笑)。即使练习着画漫画,净是文字的对话框也越来越大,画画的地方都没了。注意到了自己的憧憬和特质,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他东西,于是就用在高中毕业时写的作品,在小说界出道了。
——是说果然有一段在文字和绘画间反复的时期吧。
冲方:也注意到了绘画有很难表达的地方。比如人物关系该如何表现。把人物排一长排的时候,谁是父亲谁是母亲,不知怎么的要表达类似于这种程度的,是极为困难的工作吧。更不用说一些微妙之处和感情不和啊,COMMUNICATION(交流)的部分要怎样才能表达……等等,经历过数次尝试失败后,就去写文章了。
——《Mardock Scramble(壳中少女)》选择SF这一体裁的原因是?
冲方:在1996年、97年左右,轻小说这种说法还没有固定,但是别人有跟我说过“小说的书腰上写着SF就卖不出去”,有SF受到冷遇这样的印象。它是小说中的天邪鬼吗(译者注2)?我就说“那样的话不就是一个好猎物吗?”,反而更加跃跃欲试了(笑)。就产生了要写一个“美式漫画风格的隆庆一郎感觉的东西(译者注3)”这样的想法,本来以50页的在架空城市中发生的犯罪故事为预定目标开始写,结果却变成了一部长篇作品。
(译者注2:天邪鬼,出自日本传说中的恶神之名,形容爱故意和别人唱反调、违逆他人言行想法的性格别扭的人。)
(译者注3:隆庆一郎,84年以《吉原御免状》为处女作开始了其作家生涯。89年凭借《一梦庵风流记》夺得“柴田炼三郎奖”,为时代小说界揭开了一个全新时代。文中是变革者的意思。)
——那是押井守导演的《GHOST IN THE SHELL
攻壳机动队》在美国大热的时代(在美国掀起热潮是1996年),从那个时期开始就意识到了吗?
冲方:这是部给予了大家勇气的作品。之后的真实情况(reality),我觉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发表之前的《Mardock
Scramble(壳中少女)》,也有“在激烈的枪战中飞来跳去,这种动作戏太不符合真实情况了”这样被批判过,但是经历了《攻壳机动队》后,正值《黑客帝国》掀起热潮,大家就变得能飞来飞去了呢(笑)。虽然也被说过“女孩子的搭档是只老鼠,这样不够可爱”,但在《精灵鼠小弟》上映后,就没人跟我这样说了(笑)。因此所谓的真实情况(reality),其实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作为虚构作品的共识到底有多少而已。有谁去凿开一个通风口,在那一瞬间哗啦一下子就变了。
为了新的观众而去改变的《攻壳机动队ARISE》
——关于正在万代频道播出的“电子特别搜查题材作”,也想问问您。首先是《攻壳机动队ARISE》……
冲方:最初是叫《K4》这个企划名,即《第四攻壳机动队》的意思。Production
I.G的石川(光久)社长把我叫了出来,营造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氛围,然后被拜托了(这个企划),“真的啊!?”一边这么想,但还是接受了。就好像不继续做成不一样的东西、作品就会渐渐古典化了一样,变成那样的话,就不再是付钱买的东西,而只能变成好像在图书馆里看的东西一样了。那么就把《攻壳》完全新作化,希望再次引导年轻的客人去观赏过去的作品。
——对于名留青史的重量级题材的挑战,感觉如何呢。
冲方:即使单就《攻壳机动队》而言,制作组成员和制作人,大家都有各自心中的形象,所以大约半年左右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因此说了句“从零开始做吧”。刚好士郎正宗老师说“要做新东西的话,我其实也考虑过这样的点子”并拿出了设定资料,其中有些是和过去完全不同的设定。“原来原作者也是不断前进的人啊”由此获得了勇气,于是变成了下狠心去改变。黄濑先生拿出的痛快地剪掉了刘海的素子人设也给人以勇气,那就让全部都返老还童吧。要写完全崭新队伍的故事了哦,带着这种干劲,终于到了开球这步了。时间上来说是非常之紧,有种“不错赶上了啊”这样的感觉。
——四部1小时的作品,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构成吗?
冲方:想让我写一章完结形式的短篇集,但也想让我做成通览全篇也能看的形式,被提了非常严苛的要求呢(笑)。虽然说了下一部的剧场版(注:已上映)也会把过去4话的所有伏笔全部回收,但也跟我说了,请让没看过那4话的人也能独立地享受乐趣,好像是这样(笑)。
——非常地贪婪啊(笑)。
冲方:是呢。是一部大家的变得放开了欲望、把想做的事情全部都塞进去的作品吧。我自己则是“总受状态”。从结果上说是哗啦一下子改变了,做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吧。之前一直的禁止事项也全部都做了。素子会觉得痛,素子有恋人……直接冲进了对以前粉丝来说的圣域。多亏了这些,观众层也变年轻了,这些观众流向了《GHOST
IN THE SHELL》和《STAND
ALONE COMPLEX》这一点,也正中目标。我参加了素子恋人登场的第3话的舞台致谢会,看到一大排的女性观众,是出演荷塞一角的铃木达央的粉丝,还有坂本真绫的粉丝吧。能感受到那种全新的感觉,非常棒。先破坏掉自己固有的形象再从那里出发,也感觉到了非常累的一面呢。
目标是扩大题材的《PSYCHO-PASS 心理测量者2》
——然后《PSYCHO-PASS 心理测量者2》(14年),是从第2期起参加的。
冲方:《ARISE》告一段落后,被WIT
STUDIO的和田(丈嗣)社长叫出来喝酒。“有个叫《PSYCHO-PASS 心理测量者》的企划”,被丢了这样一句,然后我说“好像很有意思呢,有机会的话想参加。”喝醉了的我大概是不留神说了这么句吧,回到家的时候包里已经放了一大堆DVD了哦(笑)。那就是契机。
——就“从没有记忆的地方开始”这一点来说,像悬疑剧的作风,挺不错呢(笑)。
冲方:当然,我也有同感,“SF侦探题材”这种题材是非常强力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粉丝,也是日本动画所擅长的。但作品的数量却意外地少。在这种情况下《PSYCHO-PASS》作为成功事例出现了,特别是由于女性粉丝多,那就和《攻壳机动队ARISE》两边的粉丝合在一起,培育一个SF侦探题材粉吧。这样的话,《PSYCHO-PASS》的二期由你来做是合适的。就是这样一回事。对于恰好敏锐地察觉到了题材的前途、还有日本所处的位置这点,让我感慨良多,于是承担起了这件事。就结果上说,Nitro+,盐谷(直义)监督和富士电视台的制作人也全都是想得出有趣点子的人,作品的世界观也非常有意思,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工作。由于和《ARISE》、《法芙娜》全部重叠了没时间了,所以没能直接去写,熊谷(纯)这位年轻写手的加入也成了一种培养,非常地有意义。
——关于内容上,在冲方先生看来的注目点是?
冲方:“警察故事”基本上是一种必须谈论正义的题材。但是和刚才的“真实情况”的话题一样,一个时代、会有作为共通概念的正义感形成的这样一部分。所以,那里哪怕有一点点的偏差,说不定就会变成不愉快的事。但反过来利用那一点,将本来让人心情愉快的正义感和不愉快的东西,做成巧妙地洗牌的编故事方法、世界设定,其实是很高明的。本应是正义的东西,看起来却让人非常不愉快;让人非常不愉快的、本应是恶的东西,却和原本的人性异曲同工。依靠这样的洗牌,故事的发展变得无法预测。通常的结构的话,会预想体现着正义感的人在作品里起着象征作用,但那里却兜兜转转、因此后面的发展无法预测,那种喘不过气的惊险小说紧张感,能和客人共享这一点不错。明明角色也很有魅力,但越是那样就越让人不安。希望观众能享受那种紧张感吧。
——果然,有像是反映了“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性的部分呢。
冲方:所谓“侦探题材”的王道,归根结底还是紧张感吧。而且有“直面不合时宜的真相”这个命题。客人也在逐渐成熟,包括十几岁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一定希望他们能爱着这个题材。为了向世界传达日本引以为荣的东西,需要客人和制作者融为一体,所以今后也请多多关照。
能够接纳广泛内容的日本产动画的可能性
——最后还请您谈一谈搜查官题材以外作品。
冲方:《女装骑士》(06年)是最初是作为漫画的原作开始的。骑士迪昂是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怎样才能把他做成娱乐化,在考虑这个的时候突然想出来的,则是“在凡尔赛宫当来打”这个主意(笑)。当外交官的龙骑士——“女装骑士”,快刀斩乱麻地一个个去打倒不明真面目的怪人。如果不先确立这么个简洁的概念,当和多人产生联系的时候,就会动摇了。刚好那是一个多媒体展开形式遇到修正、各种方向性和方式也处于摸索的时期,也包含这部分情况在内,最后成功定在了这个恰好的形式上。由于古桥(一浩)监督的强烈希望,把法国当时的风俗习惯和史实彻底查了一遍才做的,用了这种非常费功夫的做动画方法。
——是很像《机动战士高达UC》也体现出的古桥监督的风格呢,细致周密且诚实。
冲方:在制作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后,得到了绝佳的成果。我专门负责系列构成,和武藤康幸(むとうやすゆき)先生、菅正太郎先生一起唧唧喳喳的,形成了脚本上的团体战,这一点也很棒。我觉得是用动画描写了虽然有超常现象,但非幻想的部分压倒性地占多的、重视史实的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英雄时代》(07年)又是怎样的呢。
冲方:那也是大月制作人突然打电话过来,果然轻描淡写地跟我说“有档期了快做”(笑)。那也是我以系列构成为中心、而脚本交给其他各种人做的形式。总监督能户先生,中西先生,他们在和我一起谈作品概念的时候,以“宇宙里的泰山”这个和《女装骑士》一样的简洁概念总结了作品,采用了巩固制作组共识的这种做法。我这边则集中于“那么,泰山要怎么去描写”这一点,把“被隔绝在文明社会之外的英雄形象”从古代借用过来的话,我觉得海格力士就挺好,再添上了有宇宙感部分的希腊神话形象。从结果看,这又变成了麻烦的事……。“做成走遍全宇宙的故事”,说说倒是很简单呢(笑)。
——在冲方先生一连串的动画作品里,(《英雄时代》)有一种特别壮大的规模感呢。
冲方:到目前为止(那)是最大的了。虽然一开始定为“和人类不一样的家伙居多”这种设定,但为了避免焦点摇摆不定,那就让他们搭上同一艘船、变成共同体吧。因此,逐渐定位为“公主和泰山的故事”这个方向。从中途开始泰山就睡着了,公主那边渐渐变成主人公。那时,像坏人的男孩子的作品卖得很好呢。
——的确《CODE
GEASS反叛的鲁路修》(06年)掀起了热潮。
冲方:或者说《小册子在人间》(TV动画是2006年)那样的带有反社会人格的主人公很多,所以和那正好相反,这边有一种自己“做自己相信的东西”的感觉。
——想让再次观看的各位、还有新的观众享受的部分在哪里?
冲方:首先还是“壮大的世界观”,在其中还动了很多“不让你迷路的脑筋”呢。做得像云霄飞车一样,所以我觉得能安心地体味这份壮大。规模感之外还加上很多浪漫的要素,那也是一个要点。以神话形象为背景的浪漫宇宙歌剧,请一定好好享受。BD
BOX(2015年1月28日发售预定)也正等待发售。
——今后,您自己想写这个题材的希望有多大?
冲方:我至今一直都想集齐各种题材,因此首先希望各位能一个个慢慢品尝吧。《女装骑士》《英雄时代》这样多彩的作品能做出来,也是因为日本动画是一个不问题材什么都可能实现的业界。不说废话全盘接受,其他的也就数好莱坞电影了吧。只要还有“能图像化的设计者”,能做成形这一点,是日本动画的强项。即使是他国文化也好历史也罢,都会接受。在欧洲演讲的时候,看过《女装骑士》的法国制作人问我“为什么日本人想到要去做法国的历史题材作品?”“不是很有趣吗”,我这样回了一句(笑)。蓬巴杜夫人的死因能像史实一样再现,对这种程度的历史都详细调查过了,又好像有了“日本人为什么要做到这种程度?”这种疑问呢。但就日本动画来说,那是可能的,是这么厉害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向外)传达的同时,我也想吸收新的事物。所以才不问题材呢。历史作品,壮大的宇宙故事,或者是像讨论现实的近未来侦探作品、专门描写人生剧的作品……总之今后也什么都想去尝试。因为每一件都是现在立刻要做的事,有点太拼命了(笑)。
——非常地受鼓舞。今天非常感谢您。
2016.1.24 全文更新完毕
翻译/校对:九万八、一万四
转载请注明出处,仅供岛民日语交流,汉化组保留一切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