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冥想》(美)拉玛大师著

标签:
冥想乐话教育 |
分类: 静心.瑜伽.冥想.祈祷 |
记住,干扰你的并非你的思想,而是你对它们的反应。干扰你冥想的并非某种声音,而是你太在意、不专心所做出的反应。
http://s2/mw690/4a92ef44tx6Co7qIEjTd1&690
冥想是把你全部的注意力付出在你所挑选的事物上的一个过程。以目前来说,试着选择把警觉性全摆在呼吸上头,让自己在一个可以公然接受的方式下,体会呼吸方面所有细微的差别;不要立下判断,也不要企图控制或改变,让自己完全放开、融入一呼一吸当中,达到两者密不可分的境界。
在这段过程中,有很多念头会从你的心中浮现:“我这样做对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的鼻子塞住了,我是否应该先起身把它擤通再继续呢?”“也许我早就关上窗户了?”“我忘记打那通重要的电话了?”“我的脖子好酸哟!”……数以百计奇奇怪怪的想法,此时不断地涌现在你面前,而每一种想法又会唤起某些回应:做下判断、一个动作、思索该念头的兴趣、排除该念头的企图。
此时,如果能把警觉性停留在整个过程上,而不去理会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的话,你将可以警觉到,原来你的心理是如此的忙碌,似乎永远不得休息!整个晚上翻来覆去、想东想西地无法入睡,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是你的心理不断地想去辨识,并以动作回应那些涌现在心头的事情,而后陷入永无止境的思绪中,当然也就难以入睡,得不到休息了。但是,如果这些思绪涌入的时候你能不加理会,或者干脆将它彻底厘清的话,它们根本丝毫无法干扰你。
记住,干扰你的并非你的思想,而是你对它们的反应。干扰你冥想的并非某种声音,而是你太在意、不专心所做出的反应。
冥想非常简单,有心去做就可以做得到。你可以从调适呼吸开始,然后每当有念头涌现,就去融入它、注意它,坦然公开地面对它,它自然就会消失。然后,你再将注意力回到呼吸上面。
每次当你心有所思的时候,多半都会有所回应,但这种做法会将你沉入混乱的大海中,永不得安宁。常做冥想可使你的内心在千头万绪时,不做任何回应,这一点就足以让你与众不同。它可使你的心灵感到自由、释放,无拘无束地遨游在天地之间。在这种毫无拘束的感觉中,你开始可以体会到真正的你,摆脱掉你那杂乱无章的心理。你将感受到内心的喜乐和丰富的内涵、自由释放的感觉和内心真正的祥和,同时,你也将在充满烦忧的生命中,找到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真正的内心假期。
然而,这种内心的假期并非遁世的思想,而是找寻内心祥和的基础,使你处在这个世界上变得更积极、更有效率。同时,你也必须学习将冥想的宗旨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你在世上所经历的事情,通常你的反应跟你对自己想法的反应差不多。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你会感到难过或沮丧;如果遗失某样东西,你会有情绪性的反应;你的心情会随着眼前事情的变化而起起伏伏,结果你的人生将有如一辆在轨道上的车,只是供人玩乐、任人摆布而已。
透过冥想不但可以使你坦然面对人生在世所有的问题,更可集中心力加以解决。通常在你碰上问题又尚未完全明了之前,单凭所见所闻,你就会做出反应的动作,这是你根据心中的预期、害怕、偏见和反抗的心理,对该问题立即呈现出来的成见。于是,你缩短了该有的思考时间,局限答案在一、两个有条件的范围内,而放弃了坦然面对,放弃了创造性地解决当前情况的能力。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能善加运用冥想的力量,就能够全力地注意整个事情发生的经过。然后,假使你已有一个初步的反应,也要注意千万不可重蹈覆辙。
“喔!你可看到当时我有多害怕啊!”你无须刻意否定自己的反应,让自己勇敢地体验它,问题反而会从你的身上离开,并让许多可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地来到你的面前,此时,你便可明智地选择出一种对目前情况最有帮助的方式了。
使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冥想是最有效的工具,它不但可以使你的内心平和稳定,更可以完全揭露出你那复杂的情绪、幼稚的想法、不自觉的反应与习性,使你的生活不再受其干扰,可以大步向前迈进。冥想可以使所有的缺点引起你的注意,而你也可以全心全意注意它们。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所有的缺点也应能清除殆尽了。
冥想是一种内在的心法,几世纪以来,许多智者已对它有过彻头彻尾的探讨。求取学问有很多不同的管道;从心理、感官和本能都能获取各种知识,但由直觉而来的知识却是最弥足珍贵的;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可获得印证。想要达到内心直觉的智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是相当困难的,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就像一位学者在学术领域中,辛勤地研究完成他的工作一样,冥想者必须从各种不同的传统中搜集教材,并在使用适合自己的特殊方法之前,一一加以检视。
冥想家是在教导人们如何从外在的影响中脱颖而出,如何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使肉体、感官和心理都有经历冥想的准备。倘若忽略了这些基本要求,人们就有可能浪费多年的时间处在幻觉和幻想之中,以粗糙的方式培养自我意识,完全得不到任何有价值或较为深刻的经历。一个有价值的经历应该是可以导引人们进入更深体验的经历。一个人即使可能经历过所有生命的层次,但并非每一个层次都是经由体验而来。一个有价值的体验是很清楚的,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证据支持。想要获取这样的体验,唯有在身心皆处于一片祥和安宁时。
学生以赤诚的心想要找到一位有能力的老师,和一条适合自己的冥想之路,同样地,老师也一直在寻找一位充满预备心的好学生来经历这项人生的旅程—从已知的世界通往未知的未来。在很多的场合中,许多人会心生猜疑和恐惧,但当一个人决心走上冥想之路时,他就会有虔诚的预备心和对自己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会从生命中检视他所具备的所有“仪器”,使肉体、感官、呼吸和心理全都在冥想中合而为一。
那些寻遍所有外在世界的人,在经历和检视过世上的欢乐和喜悦后,发现人生最大的喜乐正是冥想,而这种喜乐可以导引你达到所谓“灵魂专注”的阶段,也就是永恒的喜乐。伟大的人物大多喜欢眼睛半眯半开,冥想注视内心最深处的那一道照亮生命的光芒。
《乐活·冥想》(美)拉玛大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