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色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

标签:
转载 |
分类: 壶 |
博主见多识广,留存学习!
原文地址:色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作者:风吹我的裙摆
新收的一把青灰段泥的紫砂壶。典雅,安静,请赏~
知识点1:留佩”乃寄托款,邵景南,一字留佩,嘉庆道光时期制壶著名陶人,善搏紫砂、朱泥诸器。所作调泥精练,制器规整,胎薄工巧。喜镌诗文铭并落款“留佩”,后人多有仿制,因此很多仿古壶落款都是“留佩”。
知识点2:
接下来想知道壶底刻的是什么,在人指点下辨识出“味从回处有余甘”乃一茶联的下句,上句:“色到浓时方近苦”
知识点3:再下一步,想了解壶身上的小黑点是怎么回事,商家说是氧化铁,又要麻烦百度了。“有时候我们在壶身上看到些小黑点,小白点。其实这都很正常。在说清楚这些点点形成原因之前,我不防先说说一则趣闻。有一阵子,台湾的玩壶人不太了解紫砂的基础知识。竟然用自己独到的眼光以工业成品的标准来衡量一把紫砂壶质量的好坏。用这种工业标准来看一把紫砂壶,"小黑点"、"小星点"、"小白点"自然就成为壶的"大缺点"了。为了克服壶面上产生这些个的"缺点",为了使紫砂壶更适合以工业眼光衡量茶壶好坏的消费者的口味。炼泥人就发明了一种叫“泥浆冲砂法”的制泥方法。泥浆冲砂法是指把原本应挑选出来的含有稍许杂质的矿料,不经挑选,再次用机器高密度粉碎,使其杂质颗粒直径更小,在烧制后用肉眼就很难看见了.这样做实质上泥料的纯度没有提高,而表面上却看不到"星星点点",看起来似乎还更“美丽”,而且泥料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降低了成本,做出来的壶还深受欢迎,制泥人当然乐意.试问,没有经过杂质挑选的矿料是好的矿料吗?“小星点”、“小黑点”、“小白点”这些特征不出现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而是用了“泥浆冲砂法”,或者用其它含云母少的矿源(有可能不是紫砂矿)来代替的,是一种人为的故意的对自然材质的自然美的破坏。一个老壶友跟我说,我对没有“小星点”的紫砂壶不感冒。呵呵,其中原因经过上述一翻话大家都知道了。”http://s15/middle/572a9560ga19e4be337ee&690
http://s1/middle/572a9560ga19e4c3eba10&690
http://s14/middle/572a9560ga19e4c9a35cd&690
http://s1/middle/572a9560ga19e4c3eba10&690
http://s14/middle/572a9560ga19e4c9a35cd&690
前一篇:[转载]孟臣款诗文朱泥留佩式壶
后一篇:[转载]宜兴访陶之一:王氏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