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01 [供春]
亦名龚春。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6-1566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相传龚春所制砂壶,款式不一,有“树瘿”、“龙蛋”、“印方”等壶式,以树瘿壶最有名。清末民初,仿品甚多。
02 [赵梁]
亦作赵良,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所做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和袁锡、董翰、时鹏号称“四名家”。
03 [袁锡]
一作元锡,亦作元畅,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所做壶以古拙朴实见长。和赵梁、董翰、时鹏号称“四名家”。
04 [董翰]
号后溪,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和赵梁、袁锡、时鹏号称“四名家”。
05 [时鹏]
又名时朋,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时大彬父,有误为大彬之子。和赵梁、袁锡、董翰号称“四名家”。
07 [陈用卿] 俗名陈三呆子,明万历、崇祯年间(公元1577-1644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祥。
08 [陈子畦]
明万历、崇祯年间(公元1577-1644年)宜兴制壶名手,生卒不祥。传为陈鸣远之父,待考。
09 [惠孟臣]
传为明万历、崇祯年间(公元1577-1644年)宜兴制壶名手,一说为清康熙、雍正年间人,江苏宜兴人,生卒不祥。孟臣号君德、思亭,一说君德姓张,思亭姓陆,非孟臣之名。孟臣是时大彬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紫砂制壶高手。
10 [君德]
一说即惠孟臣,另一说君德姓张,为清代制壶人。
11 [思亭]
一说即惠孟臣,另一说思亭姓陆,为清代制壶人。
12 [周氏俊]
明末宜兴紫砂艺人,生卒无考。江苏省泰州博物馆藏有“周氏俊造”款盖罐一件。(链接)罐高14.5厘米,口径2.8厘米,小口,肩部有柿蒂纹,长园腹,平底,微内凹。《宜兴紫砂》有著录。
清代
13 [邵文茂]
清代顺治时期(公元1644-1661年)宜兴紫砂艺人,具体生卒年代无考。
14 [王友兰]
清康熙、顺治(公元1644-1722年)时期人,生卒年代不详。
15 [华凤翔]
清康熙、顺治(公元1644-1722年)时期人,生卒年代不详。南京博物院收藏有"荆溪华凤翔制"阳文篆书印章款炉钧釉高汉方壶。
16 [陈鸣远]
清康熙、顺治(公元1644-1722年)时期宜兴紫砂大师,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代不详。本名远,号鹤峰、隺邨、石霞山人、壶隐,为时大彬之后一代大师。技艺精湛,善做新样,尤其善为紫砂文玩。
17 [惠逸公]
清雍正、乾隆(公元1723-1796年)时期宜兴紫砂名手,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代不详。逸公制壶,大小具备,泥质尤奇,与惠孟臣堪称“二惠”。小壶赝品居多。
18 [陈荫千]
清雍正、乾隆(公元1723-1796年)时期宜兴紫砂名手,生卒年代不详。陈荫千善做砂壶,造型庄重,做工精湛。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陈荫千竹节提梁壶,此造型砂壶由此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
19 [殷尚]
姓陈,名陈殷尚。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时期宜兴紫砂壶名手,生卒年代不详。善作水仙花形砂壶,所制精细纤巧,线条简练流畅。南京博物院收藏有殷尚款高水仙花壶,此造型砂壶此后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
陈殷尚,清初紫砂名匠,善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采自《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34号)
20 [邵元祥]
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时期宜兴制壶艺人,生卒年代不详。
21 [王南林]
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6年)宜兴制壶名家,生卒不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博物馆收藏有王南林制款紫砂壶。
22 [圣思]
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6年)宜兴制壶名家,史籍未见著录,生卒无考。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圣思桃形杯。
23 [范章恩]
清代乾隆(公元1736-1822年)宜兴制壶艺人,字迪恩,生卒不详。所做砂壶多为扁式,均衡典雅。
24 [陈鸿寿]清乾隆、嘉庆(公元1768-1822年)时期浙江人,字子恭,号曼生、曼寿、曼公、曼龚,别号种榆道人,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陈鸿寿于艺术之道涉猎广泛,造诣高超,在艺坛极负盛名,在当时的艺术家中,能集书法、绘画、篆刻和壶艺于一身的惟有浙江钱塘陈鸿寿。清嘉庆时期,在他任溧阳县令时期,曾创制“曼生壶”,这种倾注了文人情愫的紫砂壶,使砂壶从此誉满除工夫茶以外的广大茶区,其影响至今。
25 [杨彭年]
清嘉庆、道光(公元1796-1850年)时期浙江人,宜兴人,生卒不详。相传其一家皆工此技,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清嘉庆年间,适逢陈鸿寿作宰溧阳,彭年与其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名重一时,为世所珍。
26 [杨凤年]
清嘉庆、道光(公元1796-1850年)时期宜兴制壶艺人,宜兴人,字玉禽,世称杨氏,生卒不详,传为杨彭年之妹。
27 [邵二泉]
清嘉庆、道光(公元1796-1850年)时期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
28 [邵大亨]
清嘉庆、道光(公元1796-1850年)时期宜兴制壶高手,宜兴人,生卒不详。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邵大亨制作的紫砂壶。
29 [邵友兰]
清嘉庆至咸丰(公元1796-1861年)时期宜兴制壶艺人,宜兴人,生卒不详。
30 [吴月亭]
清道光时期(公元1821-1850年),宜兴制壶名家,字竹溪,生卒不祥。
31 [申锡]
清道光时期(公元1821-1850年),宜兴制壶高手,字子贻,生卒不祥。
32 [黄玉麟]
生卒年月约1842-1914年,宜兴制壶高手,宜兴蜀山人,原籍江苏丹阳。善做砂壶,制作精巧。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壶。
33 [东石] 清代同治、光绪(公元1862-1908年)年间人,宜兴紫砂名工,生卒不详。
34 [东溪]
清代同治、光绪(公元1862-1908年)年间人,宜兴紫砂陶刻高手。书刻别署“东溪生”、“东溪渔隐”。所刻书体舒展清秀,运刀苍劲含蓄。东溪是否为赵松亭,待考。
35 [程寿珍]
生卒年月,1865-1931年,宜兴蜀山制壶名工邵友亭养子。宜兴紫砂高手,又名寿珍,号冰心道人。原为宜兴和桥人,太平天国之后,移居宜兴蜀山。其所做“掇球壶”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和191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
现代
36 [蒋燕亭] 清末民初紫砂名匠。号志臣、鸿臬,又名彦亭、夔庭,宜兴川埠潜洛村人。制壶精巧,尤善仿作,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在上海,仿制陈鸣远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37 [任淦庭] 1889-1968年。字缶硕,名干庭,号石溪、聋人、大聋、漱石、左腕道人、左民,紫砂陶刻名艺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38 [吴云根]
紫砂名艺人,生卒年月,1892-1969年,原名芝莱,宜兴蜀山南街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作品喜用双色泥,一生致力于砂壶艺事教授,传世作品相对较少。
39 [裴石民]
紫砂名家,生卒年月,1892-1976年,宜兴蜀山南街人。原名德铭,云庆。他年少成名,早年仿创兼优。晚年作壶,每种式样多则五六件,少则三四件,风格高雅大方,别树一帜。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器。
40 [王寅春]
生卒年月,1897-1977年。原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川埠上袁村。其制壶又快又好,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他一生创作出许多精品,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六十种之多,后半生,传艺带徒,颇有成就。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壶。
41 [朱可心]
生卒年月,1904-1986年。原名朱凯长,自取“可心”名,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宜兴蜀山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他自幼家境贫寒,14岁学艺,与吴云根为师兄弟。1954年被选送至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学习五个月。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艺人,在紫砂艺坛可谓桃李芬芳。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壶。
42 [顾景舟]
生卒年月,1915-1996年。原名景洲,早年别称曼晞、瘦萍、武陵艺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老萍,出生于宜兴川埠上袁村的一个紫砂世家。父亲顾炳荣,母亲邵氏。1920年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8岁家道中落,继承父业,随祖母邵氏习陶艺。
顾景舟制壶技艺全面,各种壶式、各项工艺掌握俱佳。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紫砂界誉为“紫砂泰斗”。南京博物院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壶。
43 [蒋蓉]
生卒年月,1919-2007年。别号林凤,出生于宜兴川埠潜洛村的一个紫砂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11岁辍学在家随父学陶,未满20岁即到上海其伯父蒋燕亭处学艺,眼界大开,技艺精进。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师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其擅长作花货,1955年,其创作的“紫砂九件象真果品”被选为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礼品。1973年以后,是她创作的高峰期。1993年,蒋蓉以64岁高龄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进修班学习,创作热情尤盛。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其制作的紫砂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