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群经之首,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实,整部《易经》不过三个字:上、止、正。
“上”加一竖,是“止”;“止”加一横,是“正”。
这三个字,增减一个笔画,即蕴含着老祖宗三种大智慧。
01 上,上进《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做人,当立志高远,有一颗奋发上进的心,砥砺前行。于萧瑟中刚强,于逆风中飞翔,遇挫不馁,遇难不畏。
精进不休,发愤图强,如此,才能有一番建树,成就自己。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韩信年轻的时候,非常落魄,既没有门路做官吏,又不会做生意,只能到别人家蹭饭吃。他曾被亭长嫌弃,而扫地出门,曾被无赖鄙视,遭胯下之辱。甚至一连十几天,靠吃一位浆洗衣服的老奶奶的“漂母饭”果腹度日。
他投奔项羽,项羽不信任他,投奔刘邦,刘邦看不上他,尽管如此,韩信并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有大将之才。后来,韩信有机会接触萧何,并向萧何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最终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此后,韩信出陈仓、定三秦、破代、攻魏、拔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齐王。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即便深陷泥泞,也永远不要怀疑努力向上的意义。生活粗粝的打磨,可以让石头化为齑粉,也会让宝石熠熠发光。不管生活给予什么,都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不要让烦恼和焦虑,毁掉你的热情和冲劲。
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干什么,在艰难中继续前行,才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02 止,知止“上”加一竖,便是“止”。
《周易·乾》中说: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居高位不思谦退,不免会因失败亡身而后悔。
人这一生,要有乘风而上的勇气,更要有适可而止的智慧。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选择。该上则上,该止则止,行事把握分寸,慎之又慎,前途才能光明。
曾国藩认给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象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一个人做人做事如果没有尺度,贪得无厌,不知道何时该收手,早晚都会招致祸患。心中有尺,行有所止,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
03 正,守正“上”加一竖为“止”,“止”加一横为“正”。
一横是天,一竖是地,做人就应顶天立地,持中守正。
《周易》中讲: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有力者之可行一时,有德者方可立一世。
这世间纷乱无数,只有立身修心,端正人品,才能越走越远。晏殊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由于连年战乱,家道早已中落。但他天人之姿,年仅14岁就被推举参加殿试,若一举高中,不但可暮登天子堂,还能振兴家族荣光。意想不到的是,考题阅毕,晏殊却站起来说:我曾做过这篇赋,请换别的题目考我吧!
晏殊的至真至诚,让宋真宗大为赞赏,赐他进士出身,让他在秘阁深造。后来,晏殊入朝为官,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不出,在家读书学习。
宋真宗知道后,问其原因,他坦言道:我也喜欢游乐,只是囊中羞涩罢了。也因如此,晏殊更得重用,当即被提拔为辅助太子读书的东宫官,一路步步高升。古人说:守正行权真事业,平矜节欲大功夫。
一个人要想做大事,就一定要走正道,正大光明,才能走得长远。如果贪图捷径,想要走歪门邪道,迟早要吃大亏。
正道直行,守住原则,守住良知,必能口碑出众,受人尊重,这是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最好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