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一种修养,叫“不说”

(2023-12-12 10:16:10)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转载]有一种修养,叫“不说”

    你说话的分寸,就是你做人的分寸。
    梁元帝说:“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再华丽花哨的语言,都抵不过适时的沉默。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温暖纯良的人,举止有度、说话得体,与他们交往会让人觉得舒服自在。
    你说话的分寸,就是你做人的分寸。

    01 不闻人非
    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作为志愿者去养老院帮忙。
    他所服务的老人已经86岁,伴侣去世,形单影只的,但每天却过得很快乐。
    这个人很不解,于是他不停地追问老人:你害怕吗?你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吧?你离死亡这么近,怎么能不害怕呢?你一定心里很痛苦吧?
    最后老人忍无可忍,非常愤怒地说了个字:滚!
    常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若只顾满足自己的好奇欲和表达欲,便去说人的是非,人品就显而易见了。
    俗话讲:“饱经世事慵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不是教人要冷漠处世,而是要拎得清,管别人的事情要懂得分寸,从实际情况出发。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那便要懂得管住嘴,才是对他人真正的尊重。

     02 不视人短
    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朋友有口吃,说话慢。一天,我们几个人走在路上,遇到有人过来问路,没料到问路人竟然也是个口吃。整个问路过程,这位口吃的朋友没有说过一句话。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不揭人伤,不笑人短,适时装一点傻。小小的细节,彰显的是一份为他人考虑的体贴和做人的格局。
    《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每个人都有不想触及的隐私,和难以启齿的话题,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
    如果自以为是地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打人不打脸,揭人休揭短。你以为一句无关痛痒的玩笑,可能会让别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将心比心的善良,是设身处地的着想,是给他人留一个台阶,留几分余地。

     03 不言人过
    有位名人曾出版过一本自传书籍。
    当时,一位主持人不屑一顾地说:“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一百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结果,没过几个星期,这本书的销量就突破了一百万本。
    不少网友都在网上调侃道:“这位口出狂言的主持人,是时候尝尝鞋子的味道了。”面对大众的舆论,一时间,这位主持人竟有些骑虎难下。
    没想到,这位作者特意定做了一个鞋子形状的蛋糕,让人送到了主持人的府上,帮他解决了这个窘境。
    《菜根谭》有言:“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别人犯错,少去计较,不难为别人,也别跟自己过不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都不完美,人人都有不足,宽容别人的过错,也是对自己的放过。
    做人,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
    有修养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心宽一尺,还己一份轻松。

    听过一句话: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语言虽然无形,但可以像春风般舒服,也可以化作利刃,直穿人心。
    管得住嘴,就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不一定要说好多好多的话,而是懂得好好说话。
    再多的花言巧语,不如在每次开口前,都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多一分呵护,少一分责备;多一份暖流,少一分心寒。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