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心存善念人泰达

(2023-08-26 22:03:5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原文地址:心存善念人泰达作者:春云如烟
[转载]心存善念人泰达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飞扬浮躁的氛围中,人们都在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听佛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却不知有多少人让佛真的走进自己的心里。

 

记得曾看到佛家一个小故事,师父让两个徒弟去一个地方布施,可在半路遇上大雨冲毁了桥,去不了师父要求的地方。一个徒弟带着师父给的物品回到了寺里,想等桥修好后再去,另一个徒弟则把物品捐给了正在修桥之人。师父首肯了后者,因为他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布施,什么是悲悯的情怀。

 

佛度众生,但佛不流于形式。如果只说不做,犹如一朵美丽的花,只有缤纷的色彩,没有沁人的芳香。我没有刻意地拜过佛,没有刻意地听过佛乐,没有刻意地在斋日吃素,没有刻意地放过生。施恩莫图报,何必要刻意做一些事来求佛对我们的眷顾呢?佛有佛的原则,不要让一些带有目的性、功利性的行为玷污了佛那颗悲悯的心。

 

有些人做着鸡鸣狗盗的事,却祈求佛的庇佑,殊不知,需要庇佑的是明辨是非的心;有些人做着杀人越货的事,却祈求佛的谅解,殊不知,不得安宁的是自己的心;有些人遇到过不去的坎,就去祈求佛的帮助,殊不知,能助自己的还是自己那颗勇敢的心。我认为,人生在世,无需高唱着佛的慈悲,以蒙蔽自己那颗或贪欲、或凶恶、或自私的心灵!

 

佛是心中的一种善念,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禅意诗:“钩帘归乳燕,开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不得不说,这诗也有一点迂的成分,似乎善良得没有原则,我更喜欢第一句和第四句。但是,这种善念在当今社会还是值得提倡的。其实,善不必刻意地求,随缘即可,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打伞女孩等等,他们都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善。只有拥有善良的心,才会拥有纯净的灵魂,才会做出最美的善举。建一座市标不如解决根本的民生,捐一座丰碑不如送一炉寒冬的炭火,从大到小,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一室,一钵,一木鱼,清修的居所。我们仍为俗人,也难以跨越佛的这道门,只能在岁月中领悟佛的真谛,我们就是茫茫人世的一蝼蚁,一切繁华诱惑皆如美梦黄粱,许多事情皆因痴嗔贪念,没有谁不懂得“舍得”,只是有太多的“舍不得”。

 

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自认达不到天地境界,俗人俗世修,只想能在道德境界,给自己的心找个居所,谨记佛的根本,与人为善于己善,天地俯仰皆不愧。我想,心中长存一丝善念,佛是能看见我们那颗清澈澄明的心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善念人泰达。修身律己扬正气,和谐社会靠大家!

 

[转载]心存善念人泰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