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事要静,急事要缓,难事要变,烂事要远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
原文地址:大事要静,急事要缓,难事要变,烂事要远作者:春云如烟
一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古人四大处事法则:大事要静,急事要缓,难事要变,烂事要远
读懂受益终身!
一、大事要静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经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静,是一种临危不乱的大智慧。
古人讲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古代的衣服上,会佩戴玉质的“禁步”。
行走间要保持安静,不让玉饰发出一丝声音。
提醒人们,时刻维持“静”的状态。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身心宁静,思虑才能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
我们常说“急中生智”,这其实是个误区。
一般人只会“急中生愚”,而大多数情况下是“静中”方能“生智”。
大事当前,唯有心静,方能从容。
抛开外界的纷纷扰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二、急事要缓
曾国藩说:“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有些人做事总是急于求成,认为只要够快,就能把事情做成。
事实恰好相反,一件事你匆匆忙忙地去做,慌乱之中很容易出错;
沉住气慢慢来,看似耽误了进度,结果反而会更圆满。
古人云:事急则变,事缓则圆。
生活越是忙乱,就越要沉得住气。
做事之前缓一缓,三思而后行。
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切莫操之过急。
冲动行事,多半只会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
也许过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与其求快,不如求稳。
急事当前缓一缓,沉住气,你就赢了。
三、难事要变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变通。
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陷入瓶颈。
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
只有打破现状,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成大事者要有远见,可以看重结果,不必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不妨再拐个弯。
不撞南墙不回头,只会让你撞得头破血流。
学会变通,才能在人生路上“弯道超车”。
世上没有走不出的死胡同,只有不会拐弯的死脑筋。
懂得变通,事情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