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命的心灵深处,需要一只船

(2023-04-09 10:46:55)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生命的心灵深处,                 需要一只船
   生命的心灵深处,我们都需要一只船,在面对困境时,可以把自己摆渡出去。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白居易的好朋友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下放,他对老友赠诗表达欣慰”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把敬意友人的关怀,转沉郁为豪放,虽说被贬但意不消沉,诗句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千帆竟发,万木争春之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地豁达胸襟。

  十年之后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自己也被贬下放,他在人生的一个渡头上泪湿青衫,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主人忘归客不发。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最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困在人生河道上的,还有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时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郁郁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旅客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前两句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更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这位张继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在天宝十二年考取进士(公元753年),之后重游寒山寺,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https://pics7.baidu.com/feed/7af40ad162d9f2d31e4225c9cb69cd146227ccd5.jpeg?token=29495b1a4e99969c53857824aeae2c80
  宋朝的苏轼(1037~ 1101年)也有个故事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https://img2.baidu.com/it/u=2860942985,107172104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2&h=500
  作者竹杖芒鞋,雨骤风狂,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但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这风雨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