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明志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诚信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轻诺必寡信。——《老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持节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重义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3.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贵和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_'莀P'莀?山木》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 [转载]诸子百家名言大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厚仁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务 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
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奉 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 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 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 明,偏私则 政治黑暗。
勤 俭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求 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审 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好 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尚 勇 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前一篇:[转载]凡大器者,其量必大!
后一篇:[转载]明白做事,清淡做人